上網查了一下, 竟得到頻率搬家的消息... 從102.1 改到89.9 及90.3, 而且在我家怎麼調過來調過去, 都收不到...收不到...


以下轉貼
----------------
寫給最心愛的灣區電台
黃美惠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人社區新聞
January 27, 2011 06:00 AM
移民生活裡如果要列出深刻感覺;「真慶幸我來到這兒」的時刻。我的清單裡一定要有這一項──
在寬廣的加州公路上,一邊開車一邊聆聽KDFC電台Dianne Nicolini主持的古典音樂。
但是本周一開始,轉到聽慣了的FM102.1頻道,再也聽不到熟悉的音符。這才想到,KDFC已經賣給南加大,並且從廣告支撐的電台,轉型成為靠聽友捐款維繫的非營利電台。FM102.1再也不等於KDFC。
聽眾其實並不管電台東主是誰,大家認的是頻道;KDFC從102.1搬到FM89.9和90.3,訊號減弱不少,離了舊金山,愈往南愈弱,南灣收音情況受創最劇。
聯邦FCC正式核准交易得花數個月,屆時電台或可謀得改善之道,在此尷尬的銜接期,唯有改為上網收音聽。如果音樂有翅膀,如今只成折翼之鳥。
另一張倒下的骨牌則是讓出從1977年就在使用FM90.3頻道的KUSF。這家隸屬舊金山大學的社區電台也倉皇告別觀眾,走入歷史,議員馬兆光等人大聲疾呼要保住它。
人文薈萃、承載著令人無法想像巨大財富的舊金山灣區竟然養不活一家古典音樂電台。令人歎惋。
知道KDFC的生計被迫轉變,竟是因為它爭取不到25歲到54 歲年齡層的廣告,身為這個年齡層的一份子,有著「不殺伯仁,伯仁為我而死」的悵然。
今天的古典,是昔日的流行。經歷最無情的時間篩檢,還能存留下來,古典音樂魅力穿透時空。但吸引力稀釋也是它的宿命。耐人尋味的是,稍有能力的家庭都讓子女學鋼琴、學提琴,這些生力軍,莫非也無力支撐我們這世代對古典音樂的喜好嗎?
會不會是:傳承了技藝卻忽略了真正「愛樂者」的培養?
高科技確實奪走廣播電台相當多的使用者,KDFC所宣稱爭取不到的年齡層,其實攸遊於網路、iPod、智慧手機,暢行無阻。今天,一邊在網路上做事,一邊聽從電腦流洩出來的音樂,多麼自在!能有多少人還必須緊抱傳統電台播音不放?
會不會是:古典音樂的粉絲仍在,被拋棄的只是一個夕陽的載體?如同脫掉一雙舊鞋子,人仍能健步如飛。
經歷了三天沒有「KDFC, FM 102.1」的日子,我發現自己從失落到保住了希望。失落的是,「舊鞋子」真的比較舒服,我懷念轉動收音機就能清晰聽到古典樂曲的日子;堅信的是,莫札特、布拉姆斯、拉赫曼尼諾夫還會與大家以不同方式重逢。
古典音樂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