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9號星期六,我去參加了一場新書發表簽名會。
雖然我在媒體界工作,但是新書發表會其實也不常參加,因為灣區華人會有著作發表,而且足以開發表會的其實並不太多;而我也不是那種追星族,所以通常也不太會出席這類的活動。
但是這次非常特別。我不但受邀擔任司儀,而且因為需要先了解情況,因此有機會在發表會拿到新書先睹為快。看過這一本印刷精美的書之後,不但讓我對京劇藝術有了入門的認識,也對這本書的主人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這本由台灣行政院文化部傳統藝術中心出版的書,介紹的是我們教會一位高齡93歲的長者。相信很多人都見過他,但是未必知道他有如此輝煌的成就。
這本書叫做「不辭遍唱陽春 – 京劇鬚生李金棠生命紀實」。主角就是我們教會的李金棠伯伯。
李伯伯是北平人,13歲進入中華戲曲專科學校就讀,是第一代接受新式學校教育的平劇演員之一(傳統的不是跟著戲班學,就是請師傅到家裡教)。畢業之後前往上海演出並且嶄露頭角。1948年,應邀與名伶顧正秋帶領的劇團前往台灣演出,廣受歡迎,欲罷不能,歸期一延再延。但隨著局勢變化,李伯伯無法回到家鄉,只能留在台灣發展。
謙沖好學的李伯伯,雖然一開始不是頭牌(主角),但是仍然把握機會學習鑽研,必要時跟年輕者請益也不以為忤,加上本身學習與演出的背景,得以融合北平與上海不同派別所長,在台灣菊壇穩扎穩打,成為名聞兩岸的「寶島四大鬚生*」之一,不但受到國軍文藝金像獎的肯定,演出時無論票房或是劇評也都屢創佳績,真正的實至名歸。
李伯伯在台灣演出並作育英才,間或前往海外訪問演出,結識不少海外菊壇人士。1977年決定赴美定居,次年在東灣奧克蘭開設中餐館,後來也曾開過洗衣店,自食其力謀生之餘,也經常參與此間票友聚會,將畢生所學在灣區發揚光大。期間雖然也歷經艱辛挫折,但李伯伯卻能靠主剛強,靠主喜樂,用生命做美好見證。
2010年,著名票友,也是主內姐妹的馮德曼女士,在舊金山旅途中到教會聚會,恰巧聽到李伯伯引用平劇故事做見證,談主耶穌關於施比受更有福的教訓,馮姐妹喜出望外,開始穿針引線,促成傳統藝術中心的學者專家前來灣區進行訪談,讓李伯伯以口述歷史的方式,分享他精彩的戲劇人生。這項計劃前後經歷近四年,才有了這本傳記的出版。
發表會當天,不太大的老人社區中心熱鬧非凡。此間的資深票友們演出文武場鑼鼓跳加官,台灣駐舊金山經文處處長也蒞臨現場致辭,並且懷著對李伯伯的敬意,全程參與整個活動,而我們海沃教會也有不少弟兄姐妹躬逢其盛,從而有幸目睹李伯伯表演拿手的大鼓 – 記得我剛到海沃教會的時候,曾經在新年晚會中看過李伯伯演出大鼓,當時只覺得這位身體硬朗,神采俊逸的老先生鼓打的真是棒,而他的名字也彷彿似曾相識,但卻有眼不識泰山; 而現在李伯伯身體雖不若以往健朗,但是精神與氣勢依舊。
最令人感動的是,當新書發表告一段落,為李伯伯伉儷舉辦慶生會的時候,在全場的推崇與祝福中,李伯伯在生日蛋糕之前仍然禱告,將一切的榮耀歸於在天上的父神,讓在場的每一位都感受到,這樣一位成就非凡的長者,如何地靠主走過生命的每一站,結出豐盛的果子,又如何地時刻仰望神,時刻讚美神,成為我們主內晚輩最佳的典範。
願神繼續賜福李伯伯伉儷,保守兩位主內長輩健康,喜樂,平安。(本文另刊載於中華歸主海沃教會芥菜子季刊)
*寶島四大鬚生除了李金棠伯伯以外的另外三位是胡少安、周正榮與哈元章,四大鬚生一詞不但是外界給予的稱號,同時也被正式列入官方文獻。四位大師在當年的台灣菊壇各領風騷數十年,但另外三位已經先後辭世。李伯伯不但是四位當中唯一健在者,也是唯一得以親眼目睹自己傳記出版的。
在〈豐盛的生命〉中有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