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典 (新增連結與注釋)

無意間看到一則新聞:旅德華裔聲樂家王典勇奪新加坡國際聲樂大賽冠軍。

愣了一下。王典?旅德?聲樂家?

約莫廿年了吧。我大一升大二的暑假,合唱團的蘇慶俊老師找了我、萬爺跟文志學長,去參加台北愛樂基金會的輕歌劇表演訓練。那時愛樂的杜黑老師想成立一個青年歌劇團(註一),但是當時還沒班底,因此找了幾位聲樂老師,以及音樂系的學生,籌劃演出這部當年由英國人所作,描述(他們想像中的)日本的喜歌劇The Mikado。杜老師用的是新加坡翻譯的版本叫做「密卡多」,他再與蘇老師把場景改成中國;由於內容是描述一個已經訂親的逃家王子微服流落鄉間,愛上一個姑娘,私定了終身之類的亂點鴛鴦譜故事,因此參考了傳統民間故事「花田錯」,將劇名稱為「花田,又錯!」。

那時的劇團合唱部分,也就是演出旁邊的路人甲、大臣乙之類的合唱團團員,除了幾位音樂系學生之外,也有些是從幾所大學合唱團找的。像我們三個就是淡江合唱團的;而王典呢,則是世新合唱團的團員。

當時只知道他很有喜感,因為是五專生,年紀在我們當中最小,男高音音色很好;但卻不知他對音樂的喜好程度。時隔多年,曾聽說他後來考插大去唸音樂系,後來出了國,其後就渺無音訊了。

前陣子偶然上網搜尋,也只看到一兩段視頻,大概是他朋友拍的或是自拍的搞笑版唱小毛驢,還有跑去武昌街相機店退相機之類的東西(倒很符合他的搞笑風格)。怎麼突然就變成偉大聲樂家了呢?

趕快再上網找找。這回看到了相關報導。

這麼戲劇性的題材,又是老友與有榮焉,怎可隨便放過?剛好那陣子兩位搭檔的主持美眉休假,原本她們負責的單元時間就空了下來。於是我就上Facebook,透過跟愛樂連繫密切的弘哲學長幫我找到了王聲樂家典。王典很豪爽地接受了採訪邀約。

問題是:他人在德國。我們海外華人電台克勤克儉,上面是否同意我打越洋電話到德國專訪是問題之一;我在電台是兼職每天只上四小時班,能否配合德國時間跟他通話錄音是其二。於是我問了同事,跑去買了個簡單的電話錄音轉接設備,想說在家裡錄好拿去電台放算了。

結果測試時好端端的,接通電話之後卻一堆奇怪的雜音。那天採訪是沒作成,但跟王典卻聊得開懷。他的故事不但傳奇,加上他又極其善於講故事,所以非常引人入勝。

下定了決心。不管了!一定要作成這採訪!就用現場連線吧!(註二)

這段訪談進行的時間比預期的長,我個人也覺得非常值得。請按這裡收聽。(剛開始一小段錄音就是上面那則公視報導的摘錄)

後來王典在雙十國慶應邀返國擔任國歌領唱嘉賓,但是不出所料,媒體焦點多半集中在另外兩位來賓:白嘉莉和王芷蕾身上,尤其是白嘉莉,因為嫁給富商,所以從化妝到服飾到珠寶等等等等被報導得鉅細靡遺,相對地咱們「台灣之光」王聲樂家典先生,在電視新聞當中出現的畫面,大概都不超過幾秒鐘。

平面媒體稍微好一點,還有單獨報導他的文章,好比說這篇就是。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孤狗一下。

王典當然也知道國內對於聲樂是何等的不重視,因此當我告訴他:現在我知道你為什麼說回台灣之後要去賣麵線了,賣麵線的確比當聲樂家有搞頭時,他欣然同意…


註一 當年是在台北的太平洋Sogo百貨樓上的文化會館演出六場,票房相當不錯,但是後來的招生並不順利;多年後聽說愛樂終於成立了劇團,且有不錯的成績,只是當初我們這段歷史並沒有被愛樂基金會收錄在他們的網站上。

註二 我們電台為了怕有員工利用公司電話打私人越洋長途,若是錄音室的電話有異常的通話紀錄,相關部門會查問,十分麻煩;尤其像德國法蘭克福這種一般華人少打的地區更容易引人注意。雖然我的確是要採訪,然而多數媒體對於這種藝文消息都不很重視,上面會不會有意見很難說;但是直播室若是在節目播出時間的話擺明不會是私人電話,因此相關單位對帳單不太會過問。

美眉不在,熟男當家(四)A Capella又一篇

兩三星期過去(我也記不清楚了) 主持搭檔之一的Q美眉銷假歸隊了,但原本應該在隔週一上班的S美眉卻在週日晚來了封信,說是旅遊回來後生病發燒加上開學實在忙,所以要多請一星期假。

S是週一到週三的主持人。也就是說,又有三天會有些空檔。

W說:那我們就再安排些什麼吧。

剛好,上回我介紹A Capella有點草草結束,最喜歡的團都還沒空仔細講呢。於是我就自告奮勇:上回我還沒介紹完,這回繼續好不好?

W覺得不錯。我心想上回剩下一點點沒講完,再放個兩三首歌,十來分鐘應該可以填。

結果播出前一天跟W聊到隔天節目時,他邊看著節目表邊說:你介紹音樂的那段大概有四十分鐘左右….

四十分鐘?!

除非您是那種天生要選總統的,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演說家,否則應該曉得四十分鐘可以講多少東西吧!一般我們不管是日常對話或者上課做簡報,都不會一直講個不停;但是廣播卻不同,無論是一人講或是多人對話,通常都不能有空白,超過大概一兩秒以上(叫做dead air)聽眾就會覺得出了問題。

當然啦,這四十分鐘裡面我可以播放好幾首歌曲,同時也要扣掉廣告;但是就算要放歌曲也得先選好啊;何況原本我只打算花十幾分鐘將上次的剩餘材料播一播,擴充成四十分鐘的話是不夠的;此外,這主題W並不熟,基本上都是我在講,所以更要好好預備。

於是我稍微盤算了一下要講些什麼,抽空寫了個大綱;接著就是晚上翻出老CD來多挑了些歌。當天早上又利用兩個節目之間的空檔上網找了些背景或歌詞等資料補強一下就上場了。

結果扣掉廣告總共有三十幾分鐘給我發揮。W很滿意(他這人其實一向都挺客氣,對於不熟悉的東西都很樂於嘗試吸收),我也覺得OK,至少歌曲不錯聽啦。

好啦閒話休說了,按這裡聽聽吧。

美眉不在,熟男當家(三)A Capella篇

話說幾天前,我跟W面對空白的節目表,想要填些什麼上去時,我突然想到:不一定要找來賓啊,自己喜歡的東西自己來講有何不可?

那天不知怎的想要放兩三首我喜歡的歌給大家聽,於是徵求W的意見,他也說好。於是前兩天找親友團,這回自己上場。

平常放的幾乎都是流行歌,時段拿下來之後,我就想挑幾首自己喜歡的合唱曲,然後簡單聊聊分享一下即可。誰知道播出前兩天,我下了節目正在吃便當時,做事嚴謹認真的W跑來拿了分從網上找的資料給我看,說他對我這主題沒概念所以上網查了一下維基百科,然後想問我兩天後會講些什麼。他興沖沖的問東問西,我心裡開始覺得不好意思起來。

既然要做,既然有人期待,那就好好幹一場吧。於是上網找資料,回家翻出塵封已久的老CD,這才發現因忙於生活瑣事,我居然遺忘了這許多寶貝!

於是我開始整理資料、挑歌、轉檔… 那兩天剛好午後要去電視台打工,另外也接到翻譯活,因此只能把中午時間擠出來埋頭預備。

節目播出前一晚,我還興奮兼緊張到失眠。當天早上我跟W說:你害我整晚睡不好!

信不信由你:我覺得要當來賓親自來主講一個題目或是受訪,比起當主持人要難。當天也由於自己要控機,加上節目時間有限,因此覺得自己講話也不是很順,該講沒講或者顛三倒四。

但是W覺得我做得不錯,讓他接觸到從未接觸過的音樂;下午更接到了一封電子郵件,是一位聽眾寫來的,他很喜歡今天播的節目,也希望邀請我去他們的合唱團。

我覺得我講得其實不怎麼樣,但是那些歌真好聽。可惜挑的歌沒機會播完,好些該講的也都沒講…

至於我講了什麼、播了什麼?按這裡就知道

美眉不在,熟男當家(二)特殊兒童教養篇(追加報紙報導)

重視教育議題的W一直希望有機會能談親子關係與教育方面的題材。但是光找文章來談來聊似乎又太僵硬。既然May說可以找親友,我就想起了一個人。

葉老師是我在暨南大學對外漢語教學碩士班進修時的同學。笑口常開的她是一位中文老師,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我邀請她談的,就是她拉拔患有自閉症的么子廿年的心路歷程

她在節目中不但分享了經驗與心得,也播出了愛子自彈自唱的CD(他會八種樂器!),也回答了call-in聽眾的疑問,並且給有相關情況的家庭一些勉勵與建議。由於節目時間實在不夠,有聽眾希望問葉老師的聯絡方式,但是又不方便在空中公開(雖然身旁的葉老師已經寫給我她的email了)只好請有疑問的聽眾寫email來我再回覆。

下了節目出直播室寒喧沒兩句,May老闆已經過來,大大稱許今天的節目好聽。我介紹葉老師與May認識,身為粉絲的葉老師很高興看到May本尊,May則是謝謝葉老師來,並且也頻頻說:能把孩子照顧這麼好不容易…

因為我們節目還沒結束只是進廣告,所以送客就由May代勞;而下午May也轉來兩封信,都是問葉老師的聯絡方式的。

希望灣區所有特殊兒童的家長,都能從節目中得到鼓勵與幫助!8/15/10星島副刊

 

(8/16/10週日星島日報副刊相關報導)

美眉不在,熟男當家(一)管理篇

兩位廿出頭的節目搭檔美眉出國休假去了,剩下兩個老男人要主持三個禮拜。也好,我們倆各有所長、各有所好,合計一下,決定利用小女生留下的節目空檔,做一些中年人有興趣的話題。

搭擋W大哥興趣廣泛,包容心也強,因此我們彼此提出的建議多半都能很快被對方接納。首先他想到的主題就是關於職場管理,要找個專家來談談。

但是老闆May覺得不要找專家,因為我們節目定位比較輕鬆,不妨從身邊親友下手,以分享方式來進行。也對啦,兩位美眉平常談的不外是流行戀愛娛樂影劇之類的話題,我們兩個老男人一下子把節目搞得太硬也不好。

於是我建議W捨棄原來打算聯絡的一位富甲一方,擁有多家公司也寫過書談管理的創投家、企業家,轉而找朋友來談。

至於我到底找了誰?談了些什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按這裡聽聽看!

Miss Chinatown上節目

新出爐的2010年全美華埠小姐以及來自全美各地參選的12名佳麗日前造訪了本電台。

我們老早接到指示要隨時待命讓她們上節目,但由於不確定她們拜會時間,所以當天節目也只能空出時段來閒聊,以便長官萬一帶她們來上節目的時候可隨時插進來(註一)。好在我們三個主持人當中的Snow美眉以前參選過亞洲小姐美洲區選拔,因此我們就先在節目中談選美。

大批人馬抵達時我們現場節目已經開始了好一陣子;她們原本先要上粵語台的節目,但由於時間安排的種種考量,決定先上我們節目。於是我們的國語節目經理May就把她們帶進直播室。

因為位子不夠,原本我就跟搭擋講好:Cody是我們這個team的大哥,控機與時間掌握最熟,所以請他主控(註二);Snow是年輕美眉又有選美經驗所以請她主訪;我則把座位讓出,視情況再予以支援。所以訪問之初我是拿著相機到處拍。也才有機會錄下前半段訪談的影片;不過後來May要求Snow去控機,因此我們就臨陣換將由Snow控機,現場則由May指揮調度,訪談就鬧哄哄地開始了。

 

 

Snow的訪談我覺得蠻活潑,只是來的小姐實在太多,一來搞不清楚背景,再者能問的問題也有限,因此Cody不時也拔刀相助,插進來問一些問題。再後來呢,May在廣告空檔直接下令要我接手Snow的採訪,控機則由May親自幫我搞定。

最後在一片混亂中結束了這段訪談,並把握機會拍照留念。

 

聽眾也許覺得頗熱鬧,但可能想像不到直播室裡面的兵荒馬亂;而May也認為我們這次的訪談實在不及格…

 

(以下為相關資料,節錄自星島日報)

2010全美華埠小姐選美 史丹福才女李萬晴封后

2010年02月21日 04:13   星島日報

(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

由三藩市中華總商會主辦的2010全美華埠小姐競選「群芳競艷今晚夜」20日晚在三藩市藝術宮舉行。來自三藩市的李萬晴脫穎而出,當選2010 全美華埠小姐摘女皇后冠。華商小姐兼第一公主是北加州的歐陽坤怡,三藩市華埠小姐是2008星島親善小姐張子倩,二公主是來自紐約的李欣燃,三公主是芝加哥佳麗詹佩盈,她同時獲TVB第二屆我最喜愛小姐名銜。四公主是德州佳麗王兆蓬,才藝小姐來自夏威夷的孫愛蘭由奪得。

來自全美各地的12名佳麗昨晚全力以赴,角逐「全美華埠小姐」桂冠。經過自選節目表演、儀態及體態表演、問答應對等環節,就讀於史丹福大學的李萬晴榮膺2010全美華埠小姐稱號,由去屆女皇吳欣雲加冕。

參加決賽的12名佳麗:李汶娸、孫愛蘭、梅主恩、陳冠曄、歐陽坤怡、李欣燃、張子倩、王兆蓬、李萬晴、劉暢、喬彤、詹佩盈。

 


註一 我工作的星島中文電台是星島日報附屬單位,而星島日報又是選美協辦單位之一,因此這類參訪拜會通常都有大老闆(社長)以及地方上相關人士陪同,時間當然不是我們這些小DJ可以掌控的。那天她們一行人是搭遊覽車來的,我下節目下班離開時她們還在電台接受粵語節目訪問的樣子,直播室外還坐了兩個隨護的警察。

註二 目前大部分電台都已經電腦化並且由主持人自控自播,而不像傳統電台有工程師或助理控機;而主持人若不只一位的話,按慣例是由控機的人主導節目,因為控機者才能掌控節目流程,知道何時單元開始、結束或要進廣告、接電話、播音樂等等並且加以調度;Snow雖比我資深但也仍是實習生控機不熟,所以我先前才希望她能專心訪談讓Cody控機。

配音(下)

來美之後前幾年從事的都是電視新聞工作,由於電視台不希望在新聞裡露臉或出聲的工作人員做廣告配音,因此除了少數社區服務廣告之外,並沒有機會接觸配音工作。等到我從全職的電視新聞工作者轉為兼職之後,才漸漸有機會再次接觸配音,而接觸的面向也逐漸寬廣。

一開始是電視主播陳捷老哥跟導播迎迎大姊找我去幫忙做一些簡介影片的配音。配音的業主有些是本地的科技公司如Intel, National Semiconductor之類的跨國公司,他們會固定製作類似Newsletter那樣的簡介影片給全球客戶,有時也會為特定產品拍攝宣傳片。雖然他們在中國大陸也都有分公司,中文版腳本翻譯多是由中國公司負責,但是配音工作仍是在母公司這裡就近找人。

在這類影片中我們多半擔任的就是主持人的中文發音。不同於台灣的做法,這裡多半會把英語原音完全消去,因此雖然不必太講究嘴型,但是說話的速度節奏仍舊得盡量配合影片。由於這類節目通常不會太長,拜電腦科技進步之賜,我們可以分成比較短的段落甚至逐句地配。配音時先看一兩遍要配的句子以掌握節奏,然後就對著畫面按照腳本講,講的同時也從耳機收聽英語原音,靠著臨場反應調整快慢。

另外我還參與過一些教育宣導影片的配音,這類配音就比較像戲劇,當中有不同的角色,通常一個人也得負責一種以上的聲音。好比說我曾配過一個工業安全宣導教育影片,在不同場景中就擔任不同的人像是年輕工人、退休老僱員、中年主管等等。這個時候配音員就得記住不同角色所用的音色、語氣和速度。

2006年底,我曾短暫地在一家廣告公司擔任文案寫作工作。該公司最主要的客戶是富國銀行 (Wells Fargo Bank),另外也協助像是美國防癌協會等非營利機構製作公益廣告。廣告文案雖然以平面為主,但有時候也需要製作些廣播與電視廣告。因此我也開始有機會接觸廣告配音。

話說廣告公司在客戶交代產品或服務主題之後,就要腦力激盪出幾種不同的主題以及初稿供客戶挑選,等客戶選定主題之後再加以潤飾修正,再給客戶審核。如此反覆到客戶滿意之後,才會製作正式的廣告。平面廣告比較單純,因為可以先用電腦製作初稿傳給客戶;但是廣播廣告就比較難,因為客戶充其量只能看到文字,假若客戶方面的承辦人缺乏想像力的話,可能就無法體會出構思的奧妙。

有一回,我們要對富國銀行呈現 (present) 我們的企劃。那一次是採用電話會議的方式,我們創意部先將平面與廣播初稿email給對方廣告承辦經理,對方經理再邀約相關單位如產品經理、行銷部、法務部等機構承辦人,以多方連線方式跟我們開會。由於我們創意部門的華人主管都來自香港,因此國語廣告的呈現工作自然就交給我了。

以往她們在呈現廣播廣告稿時,就是幾個人分別擔任不同角色簡單唸一唸;那一次則由我一人擔綱演出,我變換不同聲音與語氣來飾演中間的兩三個角色,儘管不可能完全維妙維肖 (因為我再厲害也沒本事裝女聲),但是氣氛卻炒得很熱;尤其是唸到最後面旁白介紹產品之後,公司的slogan:「富國銀行,每一步,為您開路」之前,我順便學了學馬嘶聲與馬蹄聲(註一),讓銀行主管們大樂。那次的簡報進行相當順利,以後類似的工作他們也就理所當然地繼續要我擔任。

而我正式上場卻是為了另一個廣告,那是美國防癌協會的中文廣告,是要大家注重飲食均衡的呼籲。原本我們找好了配音員,但是他卻因為塞車無法及時趕到錄音室。無法久候之下,我的老闆要我代打。

任務順利完成了,從此之後我也列入了他們的配音員名單當中;不過在我任職該公司的三個月期間,基本上他們不會找我配音,以免客戶有意見(註二)。後來我離開之後,他們就開始請我去配廣告了。

相較於旁白配音,廣告配音的字數少得多,通常也比較不拗口,有時甚至只有一兩句話,但是卻需要變換不同的聲音表情,因此挑戰也不一樣。假如您有機會現場參觀的話,就會發現我們配音時戴著耳機站在麥克風面前手舞足蹈地像白痴一般,原因就是為了使聲音投入,整個人也會自然地融入腳本的情境中,基本上跟演戲沒有太大區別。

而除了金錢與趣味以外,有時候配音也會有一些另類的附加收穫。好比說幫高科技公司配產品簡介時,儘管動不動就是難唸之極的翻譯產品名稱或專有技術名詞,但或多或少可以一窺這些科技產業的堂奧;為一些公益或教學影片配音的同時,也可以增長些許見聞。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幾個月前我替加州政府的居家安寧照護計畫(註三)宣導片配音。那個片子是專門為華人拍的,內容是講述一位老人家癌症已達末期,女兒詢問相關人員關於居家安寧照護的情況。據說由於劇中的老先生後來會去世,因此較年長的配音員怕犯忌諱不願意配,於是找上我來裝老。

我聲音原本就低沈,裝老人家並不難,因此任務順利完成;而也就是在此時,我才首次知道加州政府有提供這類的服務。誰知道過沒多久,就傳出一位好友的母親癌症末期醫師放棄治療,要求家屬安排住進末期安寧照護病房。由於朋友敘述的院方說法跟我錄製廣告時所得到的信息差距甚大,因此我趕緊將錄音腳本送去給她參考,希望能有所幫助。只可惜沒幾天她母親就驟然辭世,我的資料並未幫上忙….

最後分享一下這陣子我錄的兩段配音相關材料。第一個是我在六月份錄製的富國銀行的廣告,我在裡面只講了六個字外加一些笑聲,但卻是具有相當難度的挑戰,因為簡單一句話,卻得變換多種不同的速度與表情供客戶選擇,錄了好一陣子。不過的確很有趣。

這廣告目前(2009年9月)還在灣區的中文廣播電台播出(其他地方我就不知道了)。

 
Disclaimer:  For personal sharing purpose only.  Products and services mentioned in the advertisement subject to change.   Should you have any question, please contact Wells Fargo Bank directly.

第二個則是週三上午才去錄的科技公司簡介旁白稿,分正體中文簡體中文兩版,雖然是同一部片子,但由於一些用語特別是術語有所差別,因此必須錄兩次。錄製時我是先唸編號再讀欄位中的話,一欄通過沒問題才唸下一欄,全部唸完後由工程人員以電腦剪接。以往幫他們錄的時候有時可以先看到影片,但這次我完全沒機會看片子,只是對著稿子與麥克風錄音。裡面有兩個角色都是我唸,由於是翻譯配音性質(英文原音可能還在只是音量壓低)所以不太要求換聲音,但是我配音時仍然稍稍變換了一下音色。內文很拗口,但是我正式開錄到完成總共只花了二十分鐘(兩個版本),我自己都大吃一驚呢。



註一 富國銀行是Wells Fargo Bank註冊商標的中文名稱。像這種等級(全美前五大)的銀行無論是商標也好廣告標語slogan也好不但都有註冊,而且固定會作為廣告中的必要元素,以便在大眾心目中建立牢不可破的形象。印象中該公司最早在西部拓荒時代原本兼營驛馬車郵務,到二次大戰時郵務部門被政府徵收了,但是他們仍然以驛馬車作為商標,廣告最後也都會出現馬嘶聲與馬車奔馳等聲音。

註二 因為廣告的製作費用當中也編列了聘請專業配音員的預算,因此廣告公司不希望客戶誤會他們是為了省錢找自己人。

註三 居家安寧照護簡單講,就是讓罹患絕症治癒希望渺茫者回家療養,一方面減輕積極治療所帶來的痛苦,再者也節省醫療資源。以加州為例,相關機構會派遣合格的護理師來幫助家屬安設所需器材,並且教導家屬照料病患的技巧與知識,而護理人員也會定期到家中來訪視。若有需要,也可安排心理諮商或宗教人員。但是先決條件是要醫生診斷壽命不會超過半年者,且家屬必須簽字同意,在病患出狀況時聯絡安寧照護單位的醫護人員處理,而不是叫救護車送一般急診。

配音(上)

從很久很久以前,我看電視或聽廣播的時候,就喜歡跟著播音員,尤其是那種記錄片旁白來複誦。獨處的時候唸出聲來,有人的時候則默念在心,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從事這樣的工作。

後來開始接觸廣播電視,有了些許經驗之後,在聆聽旁白甚或廣告時,開始會揣摩播報者的節奏與抑揚頓挫,並且想著:如果配音的人是我,要如何表達同樣的內容。

等我主持廣播節目之後,偶爾也有機會幫電台錄製廣告。那種廣告比較類似口白,用英文來講就是當所謂的Announcer,而不是角色扮演的Voice Talent。當然啦,這類配音仍然需要一些戲劇效果,因此我也樂在其中。

有一次,我的學生也是業界前輩忠恕帶我去參觀配音班的實際工作情況。還記得那天我們相約見面時已經很晚了,忠恕自己那時已經參與了一些廣告配音工作,因此認識了一些配音界的前輩,從而有機會帶我去參觀他們的工作情況。

台灣的廣告與戲劇配音圈子不大,著名的專業配音員屈指可數。忠恕與先前提過的閻大衛大哥主要從事的是廣告配音,這次參觀的則是屬於戲劇配音,配的是卡通影片「弗林史東仔」(註一)。不同於廣告配音的單打獨鬥,戲劇配音員往往隸屬於某個配音班,領頭的班長通常是行內的前輩,各自網羅男女老少配音員,以因應各種不同角色。製作單位找人時,都是跟班長接洽,班長再去聯繫旗下工作夥伴。據我所知,這種配音班並不像影歌星或模特兒經紀公司那樣是正規組織,比較是任務編組的結合,假若某個配音班人手不敷所需的話,也會臨時找人助拳,甚或發掘新手(註二);但配音班彼此之間的人員是否經常相互流動,我就不清楚了。

一齣卡通片裡的角色自然不會只有兩三位;若是電視劇甚或電影的話人數更是驚人(註三)。因此這些配音員必須有本事身兼數職,變換音色與腔調,以便為配不同年齡,甚至不同性別的劇中人配音。好比說小朋友的角色不論男女,通常就都是由女性配音員擔任。

我已經記不清楚那天有幾位配音員在場,但是對他們的反應靈敏印象深刻。因為他們雖然事先看過腳本,但是由於腳本是翻譯的,儘管理論上翻譯者應該是看過片子,但文字稿上的翻譯跟劇中人講話的口型跟時間仍未必能完美契合,此時配音員就得現場進行修改。(註四)

通常配音都是一段一段配,在配某一段(好比說三分鐘的段落)之前,若時間允許的話就先看一次片子,看片時配音員就得核對自己的腳本能否跟影像配合,若文字太少,可能就在配音時自己添加些語助詞之類的;反之則得設法刪掉些贅字。此外若腳本寫得不夠口語或者不合劇中人的角色特性,配音員有時候也會對在現場的製作單位工作人員提出意見看是否要修改。

那天我在休息區的座椅上,隔著玻璃看著他們盯著電視螢幕,手舞足蹈活靈活現地配音,由衷地讚佩之餘,也對此行業有點裹足不前-倒不是這工作沒意思,而是他們工作時間都很晚,據說經常搞到三更半夜;而這些配音大哥大姊們十之八九都會在休息或討論時吞雲吐霧,也是我難以接受的。

後來在離台赴美前,應忠恕之邀我去配了一段廣告,那時有線電視方興未艾,我去幫忙的就是在購物頻道播出的商品廣告中的見證人敘述。記得那是個進口營養食品廣告,商品叫做「蔬果至尊寶」。這種廣告通常是將原本老外講話的聲音壓低襯底,好讓觀眾專注於配音員的國語配音。由於國語配音有著翻譯的成分在內,因此不太要求同步對嘴,算是難度比較低的。

我錄音花費的時間不長,事後據說效果也很令人滿意,只是我自己一直沒有機會見到成品就是了。 (待續)


註一 我記得這卡通應該是老牌卡通片「摩登原始人」 (The Flintstones) 的續篇,主要是講這些原始人家庭的小孩子。這片名翻譯看來應該是臨時的,給工作人員使用方便,正式宣傳播出時應該會用比較好聽的名字。

註二 坊間某些機構如傳播公司、電視台等偶爾也會開設配音訓練班招生,但是因為這圈子小,需求量固定,因此當年真正受訓進入這行的人應該也不多;反倒是直接從現有的廣播電視從業員或者有潛力的熟人當中找人培養比較普遍,就好像早期影歌星有許多是經紀人發掘捧紅的,而不是從影劇科系或訓練班畢業就一定可以當明星。我的同學老金也曾經跟著配音班學過一陣子,但後來仍回到他熱愛的火車「本業」去了。

註三 卡通必定用配音自不待言;電視劇雖然以現場收音為準,但仍經常需要用配音補強,尤其是國語欠佳甚至根本不會講國語的外籍演員角色;電影的話基本上幾乎都是採取事後配音。儘管電影配音絕大多數都是由演員自己配,但必要時仍會請配音員代勞,尤其是過往重視字正腔圓的年代。好比說當年的柯俊雄每每扮演正氣凜然的民族英雄,但本人的聲音咬字卻與電影中相去甚遠。而近年來配音員也逐漸在畫面許可的情況下配合劇情加入自己的詮釋,為電影注入新的趣味,好比說替周星馳配音,從而建立自己風格,甚至成為周的「代言人」的名配音員石班瑜(這是藝名,因為他是軍職人員不便太出名,所以想出這極富喜感的藝名來,我覺得倒也很符合他的「聲音形象」)。

註四 這種時間必須同步且需要對嘴型的配音難度最高,也最需要臨場反應;但是腳本未必是配音員可以自行修改的,完全要看製作單位的態度。通常製作單位都會有一位製作人在現場可以跟配音員當場溝通,然而修改彈性則要看製作單位。戲劇配音由於口白多稿子長,通常只要意思沒有偏離都好商量;廣告配音的話少少幾個字,多半又是廣告主重重審核過的,有時也牽涉到行銷甚至法律考量,要當場改動有時就比較困難了。

「早安,台北人!」(下)

民國86年年初,我跟胖胖決定結婚。當時我們分別忙於廣播電視,我早出她晚歸,加上原本我倆個性就不喜歡繁複,因此一切從簡,好比說婚紗照就沒拍,婚禮錄影攝影也是幾位從事平面與電視攝影,專業級的老友仗義跨刀。但是基本儀式總得要有,主要「演員」也不可或缺。

其中「新人」與「主婚人」當然不是問題,「證婚人」有我們教會牧師擔綱(他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先前就老催我們,希望我們能在總會把他調走或是退休前完婚),「女儐相」則有胖胖的大妹嬌美出席。詩歌方面除教會詩班外,胖胖的表姊與教會詩班指揮朱弟兄也要獻上二重唱,鋼琴與keyboard司琴則由音樂系科班出身的陳老師與余姊妹上場,老搭檔紫玲姊也與幾位電台的弟兄姊妹組成「大嘴蛙合唱團」友情演出。看來萬事俱備,完美得不得了…。不過等一下,男儐相還沒著落呢!…

雖說我是三兄弟中第一個踏上紅毯的,但我哥那天還有很多事情要幫我,老弟又在美國當小留學生,因此只好與朋友求助了。當時在台北的熟朋友,扣掉已經要幫忙的或者有事不能來的,最後只剩兩個人選,就是老王與忠恕;而老王過分高大帥氣,找他基本上是跟我自己過不去,因此我就請同樣儀表堂堂,且身材與我差不多的忠恕幫忙。忠恕不但一口答應,還自掏腰包做了套西裝,讓我銘感五內。其實照說我應該幫他做的,但是大家都剛出社會沒幾個錢,忠恕也熱心地說反正他以後也可以穿…

等一下,好像還缺點什麼-哎呀怎麼忘了呢?婚禮儀式總得要個主持人(司儀)不是?主持人最好口齒清晰、台風穩健且反應靈敏外加幽默風趣。這樣的人哪裡找?答案您已經猜到了。「閻大哥說沒問題。」我隨口請忠恕問一下,結果出現了這樣令人興奮不已的答案。

婚禮預訂在立法院附近的三級古蹟,濟南長老教會舉行。由於場地熱門,彩排只得在前一天晚上於我們自己的小教會登場。那天閻大哥也準時與會,仔細地記下所有流程,並帶領眾人於彩排結束時禱告。雖然我們牧師對閻大哥不太有印象(因為牧師騎機車上班,沒有機會聽閻大哥的晨間節目),但對閻大哥的談吐印象深刻。而在場的不少弟兄姊妹,更對於這位基督徒廣播名人留下了好印象。尤其是家父,身為「全國聯播節目」長期忠實聽友,更是一有機會就跟閻大哥聊天…。

婚禮開始,我跟雙眼朦朧的胖胖(註一)等一行人在禮堂旁的小房間緊張地預備踏上紅毯;耳邊傳來的則是閻大哥的開場白、新人介紹與滿場賀客不時傳來的笑聲。坦白講,我跟閻大哥認識但不熟識,可是他卻可以在看完我們的簡單資料與參加彩排後,把我們兩人的種種講得活靈活現,實在不止兩把刷子。也難怪幾位電台主管在入場前拿到程序單,看到「司會:閻大衛弟兄」(註二)幾個字的時候,都流露出欽羨之狀。

參加過教會婚禮的人都曉得,新郎新娘與男女儐相進場後是面對觀眾的;在主持人宣布婚禮開始之後,就應該自動向後轉面對台上主禮的牧師。而那天我跟胖胖顯然太過緊張,因此沒有按照預先排定的,自動在該轉的時候轉過去。當然台下嘉賓可能不見得會感覺到,但是牧師後續要主禮就會有困難,因為很多程序都是牧師與新人以詢答方式進行的。

這時只聽到閻大哥不疾不徐地說:「現在就請牧師主持婚禮,麻煩新郎新娘請向後轉。」輕描淡寫之中,把我跟胖胖給喚醒了,也讓程序得以順利展開。台下竊笑的當然還是有啦,但大部分來賓都不是很清楚,也不是很在意…。

婚禮過程中,閻大哥也不時穿插一些風趣的言語,讓現場氣氛輕鬆愉快。而不同於時下一般活動主持人的是:他的幽默既不帶顏色也不會損人,更不會讓新人乃至於任何嘉賓難堪。我覺得這真的要有相當的智慧與幽默感才可以辦到。只可惜當時的盛況已經「失傳」了(註三)。

婚禮過後大合照,抓住機會跟兩位大功臣合影。婚後一年移民赴美,幾經輾轉,也跟二位失去聯絡,至為可惜。

 

新郎新娘伴郎伴娘與司會拍照囉  
或許下次返台,去電台門口以粉絲身份堵堵看吧…



註一 胖胖是大近視,為了婚禮特別去配了隱形眼鏡,但卻在婚禮前一天下班趕來彩排途中掉在計程車上了。當年又沒有現在那麼方便,可以馬上購買拋棄式眼鏡,因此隔天只好朦朦朧朧地上場,整天只管面對賀客掛著微笑,由我在旁小聲提點來者何人。

註二 基督教儀式中無論婚喪喜慶或一般崇拜聚會,真正的主持人都是主禮或證道的牧師;其他人員稱謂則依循教會傳統比較古典的說法,好比說鋼琴伴奏稱「司琴」,開場帶領程序的稱「司會」或「領會」。「弟兄」則是對已受洗的男性基督徒之一般稱謂,表示大家關係如同兄弟姊妹甚或肢體一般親密。對已受洗的女基督徒則稱「姊妹」。

註三 當天婚禮所有過程,在幾位朋友的協助之下完整地記錄下來,並且剪輯成影帶。但移民來美之後發現影帶不見了,胖胖娘家的一份也莫名其妙地失了蹤;原本對於當年送給未能躬逢其盛的老弟看的那捲寄以厚望,但一問之下才發現,那捲帶子居然被他拿去錄電視影集洗掉了一大半。去年回台灣找出了母帶,但在潮濕的台灣十多年,畫面聲音都已柔腸寸斷。

 

「早安,台北人!」(上)

我在世新當助教時,因為職務之便,有機會認識或見識一些藝文或媒體界的名人在本系專任、兼任或開課,好比說教授名作家戴晨志老師、廣播名主持人如警廣周寧老師、ICRT的王再得(大衛王)老師、電視記者崔慈芬老師,還有現在已經成為「A咖」的綜藝談話節目主持人,電影組的蔡康永老師等,當年都有幾面之緣甚或親炙受教。而他們的親和有禮,不因身為名人而倨傲的態度,也令我深深感佩。

不過今天要談的是另一位在廣播界也是前輩大師級,但卻沒有在我系任教的名主持人,閻大衛老師。

只要在台灣經常收聽國語廣播的人,應該都聽過「閻大衛」三個字,因為他當年是中廣晨間「全國聯播節目」的當家主持人;就算不太聽廣播,也一定聽過閻老師的聲音,因為閻老師溫暖而具磁性的聲音,天天都會出現在各種廣播電視廣告,以及電視節目旁白中。

我認識閻老師完全是偶然加上巧合。記得有一次台大對面的「校園書房」主辦一場講座需要人幫忙錄音控音,曾在世新廣電任教,當時已在校園任職的段愛蘭老師(註一)輾轉找到我去幫忙,而那場講座的主講人正是閻大衛老師。那天我在會中提出一個廣播製作相關的問題,由於舉手發問的是工作人員而非與會學生,似乎令他有一點驚訝;後來他又得知我是廣電助教,會後也與我親切地短暫交談。當時能有機會跟這位廣播界的超級名人談話,自然讓我興奮了好一陣子。不過活動過後,我並沒有與閻老師繼續聯絡。直到一位同學為我牽線。

我擔任助教時,三四年級學生很多都是過去世新專科部畢業,已經在相關行業工作,回校補修學分以取得學士學位者。其中跟我最熟的一位,就是當時在新成立的「人人電台」(註二)服務的張忠恕。忠恕年紀比我略長,相貌剛正但為人親和,聲音低沉富磁性,即使是在當時「現役廣播人」的同學中,也是出類拔萃的一位。他經常跟我分享他錄製的片頭或廣告,也傳授給我不少寶貴經驗。

忠恕最令大家羨慕的一點就是:他還沒出校門,就已經得過廣播金鐘獎了!而得獎節目「早安台北人」,正是由他與閻大衛老師主持的(註三)。於是透過忠恕的安排,我就在某個早晨,造訪了當時位於三重的人人電台,實地參觀閻老師主持節目。

那天我不但見識了閻老師的專業,也見識了他的風趣幽默。還記得他在辦公室裡一面嚼著口香糖,一面說這是他的秘密武器,可以幫助口腔運動製造唾液達到潤喉之效。他一本正經卻又帶著一抹神秘微笑,讓我到現在還不敢確定他是說真的還是開玩笑。

他的風趣也表現在節目裡。其實當時這個節目的型態還是很類似先前的中廣全國聯播,本質上算是新聞與生活資訊節目,相對來講比較一板一眼;但他在一本正經當中卻偶有神來之筆,畫龍點睛地讓聽眾適時會心一笑。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某天節目的開場。

通常這節目固定的開場白是:「早安!台北人!我是閻大衛,今天是中華民國XX年XX月XX日…」但是那天我在收音機旁聽到的卻是:「早安,凱達格蘭人!我是閻大衛,今天是中華民國85年3月21日,歡迎收聽我們今天的節目… 」驚訝之中又聽到閻老師氣定神閒地說了一段話,大意是:聽眾朋友可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今天要說凱達格蘭人呢?那是因為從今天起,總統府前面的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註四)。凱達格蘭是什麼意思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既然改了,我們就來習慣一下吧…。雖然聽來有點挖苦,但他的語氣其實謔而不虐,黑色幽默感十足,跟時下尖酸刻薄的民代與名嘴大不相同。

後來閻老師也曾應學生社團邀請,到世新暢談他的影視廣告配音經驗。那次我也在場接待,同樣也獲益不少,對我日後的配音工作也有所啟發。但是與我最切身相關的事情卻不止於此。(待續)



註一 段姊自己是廣播人,也是熱心服事的基督徒。後來她介紹我與救恩之聲的紫玲姊認識,開啟了我現場廣播節目生涯之門。

註二 當時新聞局開放首批中功率電台設立,FM 98.9人人電台就是第一批新設立的綜和電台。目前該台已經轉型為流行音樂台,並加入由高雄港都電台為首的「好事聯播網」。

註三 那時閻老師是主播,忠恕則負責播報氣象路況等單元,並協助節目製作;閻老師休假時則由忠恕獨撐大局。後來忠恕應聘至漢聲電台服務,目前已是獨當一面的名主持人,曾獲得「卓越新聞獎」等多項廣播、新聞界榮譽。

註四 據稱「凱達格蘭」是最早居住在台北地區的原住民部族名稱。總統府前的介壽路原本是因為替蔣中正(介石)前總統祝壽而命名的,1996年3月21日,台北市陳水扁市長將路名改為凱達格蘭大道,旁邊的林森公園改為凱達格蘭廣場,以表彰尊重原住民歷史及去除威權統治的雙重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