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玲的史瓦濟蘭之旅(轉貼後記)

終於趕在2010年結束前,民國100年來臨之際,把這系列文章轉貼完了。

花了好些工夫轉貼,其實以我這裡的流量來看似乎不值得;但我卻一直希望將它完成。文章本身或許沒有太多的高潮起伏,但是平淡中卻很真實,每次讀來都讓我感觸良多。

或許在這過程中,我自己得到最多的提醒:

-我們與世上絕大多數人相比,真正是得著神的厚愛;

-世上有許多人的困苦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我們得著神的大愛,也應該傳遞出去;

-以單純的愛心來行善,才能得著最多的喜樂。

-自己看來或許只是些微的、一時的善行,卻可能成為他人長久的感動與祝福。

林志玲與世展會此行後來被媒體陸續披露,她本人後來也幾次低調前往中國大陸等地從事慈善工作;而據我所知,今年 (2010) 藝人蕭亞軒也同樣與世展會前往非洲探訪,蕭亞軒、張芸京、宋念宇、璽恩等多位藝人也與世展會合作發行聖誕節愛心單曲(相關消息請看此處)。衷心盼望華人的影劇版不要只有藝人傳緋聞、跑趴 (party)、買名牌、住豪宅甚或吸毒酗酒豪賭等負面消息,而能有更多這樣的愛心傳遞出去。

至於我,雖然不是名人明星,但也求神時刻提醒幫助,能夠秉著耶穌的愛心時刻行善,活出主所喜悅的樣式,在世上做好見證。


附錄 

林志玲現身北川欲認養孤兒 用娃娃音給孩子唱歌
2009年02月23日  瀋陽晚報

21日,台灣人氣美女林志玲秘密現身北川,看望受災地區的兒童。據悉,林志玲此行帶去了價值100萬元人民幣左右的棉被、蚊香和食品。林志玲還表示,自己至少要在災區捐建兩所小學,並打算認養災區的孤兒。

秘訪災區用娃娃音給孩子唱生日歌

據記者了解,林志玲20日晚悄然抵達成都。汶川地震發生後,林志玲由於一直在忙著做電影《赤壁》的宣傳,因此未能及時前往災區,而這一次她專門前去北川探望災區兒童,行程也是十分的低調。林志玲一行5人于21日10時左右抵達了北川的一所農村寄宿學校—位於香泉鄉的黃江中學。據黃江中學杜校長稱,隨行的還有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成員。

黃江中學杜校長向記者介紹:北川當天的天氣十分陰冷,一直以光鮮形象示人的林志玲褪下了華麗的粧容,素面朝天,以一身白色羽絨服裝扮出現在學校裏。杜校長說:「林志玲真的是太漂亮了,她不僅給孩子們帶去了大量學習用品和食品,還捐贈了很多的床上用品用以取暖,可能是林志玲個子太高又太漂亮了,我們的好些學生都只是遠遠圍在她周圍不敢靠近,林志玲只好主動邀請孩子們一起做遊戲。」杜校長還說,林志玲到達黃江中學的時候得知有一小朋友過生日,於是她特意讓經紀人為其準備了生日蛋糕。由於林志玲的娃娃音特別招人喜歡,所以她唱著生日歌給這位同學送祝福的時候,場面十分溫馨。據杜校長稱,林志玲隨後還去作了家訪,慰問了在災難中失去親人的兒童,鼓勵他要勇敢而堅強地面對生活。

鄭重承諾至少捐建兩座小學

據了解,這次林志玲四川災區之行,一是了卻自己的心願,二是打算認養災區的孤兒。林志玲說:「我從社會得到了很多愛,所以希望自己能夠為社會多付出」。而在她看來,除了及時救援和捐款之外,重建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心靈上的輔導關懷,更是任重道遠,我很感動災區人們生存下去的勇氣和力量,我今天希望自己能做個承諾者,努力幫助小朋友們繼續走下去。」

林志玲也很鄭重地表示,自己的關心不是一時的,肯定會繼續下去,並當場允諾,希望至少可以捐建兩所小學。林志玲身邊一位姓賈的助理表示,「只要有小孩子需要志玲姐姐的地方,她都會義不容辭地前往。」

【轉貼】志玲的史瓦濟蘭之旅(七)

志玲史瓦濟蘭之旅-住在天堂的絲里薇

穿越過草叢,
眼前的景象真是太美了,有如天堂一般~藍天白雲,連接著翠綠的山。
劃出一道無止盡的地平線。

絲里薇帶著2歲的兒子住在著山丘上,
連同另外親戚的8個孩子,
都由母親負責照顧。
絲里薇看起來很虛,呼吸有點急促,
他們說她狀況不太好,
很擔心問題會觸痛她的傷口,
也不趕多問……
就醫情況還好嗎?
她説每個月前往醫院一次,
服藥之後,病情已改善不少,
她也很正向地希望自己可以好起來。
 
幫她穿上羽絨衣時,看見她的笑容;
握手時我們互相鼓勵「要正面思考、要快樂喔!」

這樣的故事,怎麼會發生在天堂?
天堂的孩子,不應該都是受眷顧的嗎?
離開了天堂,離開了絲里薇,
回程的路上,看著窗外的人,
我開始莫名地生氣他們的無知?
也許是他,也許是他,就是讓問題嚴重的劊子手!
但,難道,因為一個無知的人,而放棄另一個無辜的人嗎?
不行,不能放棄住在天堂的絲里薇!



志玲史瓦濟蘭之旅-飛往回家的飛機上 

飛機上的甜點,
是一片外包裝印著Thank you的巧克力,
我彷彿回到了邦妮薇吃巧克力的那一刻。
 
這幾天發生的故事,
一幕一幕不斷重現在腦海中,
原本導演口中的紀錄片,
成了我自己的回憶。
而這些影像更不再只是畫面而已。
牽過的小手,抱過的小朋友,
有了溫度,有了感情,有了不捨與心疼。
對於他們,我們應該只是過客吧…
而這個過客所帶來的喜悅,
短暫地那麼小氣…
但是,如果能集結多的力量,
就可以延續這份喜悅,多1天,多2天,多365天。
 
人總是在最脆弱的時候,
發現自己最堅強的一面,
在他們身上,
我看見了堅強的信念,感恩而知足。
給他們力量,我們也同樣得到力量;
給他們希望,我們也點燃自己的希望。
我一直相信,共依共存,
我們都是同一個地球村的孩子,
也許有一天,我們也需要別人的幫助!
(全文完)

【轉貼】志玲的史瓦濟蘭之旅(六)

志玲史瓦濟蘭之旅-希望之窗

有人說史瓦濟蘭Swazilang是非洲的小瑞士,
從盧邦波計畫區辦公室眺望出去,視野真的很美。 辦公室旁有個小型農場,豬和雞的收益,
可以照顧500個愛滋遺孤和弱勢兒童,
今天剛好有13個小朋友來領取新的制服與書包,
換上全新的制服,都成了小帥哥小美女;
背著快比自己還大的的書包,這套新衣服,應該可以穿很久很久。

兒童青少年是愛滋防治的希望之窗,
世界展望會舉辦不同的研習會,
透過同伴的影響,先訓練一批小老師,
再由這些小朋友組成健康社團來傳遞給學朋友們
有關兒童保護和愛滋預防的訊息。
今天他們用歌唱,以及生動的話劇呈現這幾天研習營的成果。
有了正確的觀念,
才有希望。

這些小朋友,
就是希望之窗。


志玲史瓦濟蘭之旅-13歲的重擔

父母相繼過世後,
13歲的汪迪雷就成了一家之主,
帶著3個妹妹,1個弟弟,守著叔叔借他們住的房子相依為命。
妹妹們都會幫忙煮飯做家事,
而弟弟會幫忙照顧狗,
今天的午餐是甘薯,
孩子們大方地和我分享,還敎我玩遊戲;
並且敎我幾句當地的語言,
卡希蕾的作業本上,畫著她的媽媽,
有兩個,穿著彩色服裝,帶著笑容的媽媽。

由世界展望會提供資源,
好心的鄰居們輪流幫忙建造,

5個孩子的新家,這幾天就快完工了,
牽著5個孩子的手,對於即將擁有的新家,
我們一起開心地跳躍著。
 
當你牽著他們的手時,他們不會放掉,
就好像希望有人能帶著他們,牽著他們,保護著他們。
但是現在他們要牽起彼此的手,一起扛起生活的重擔,
我看到的孩子都成熟過他們的實際年齡,
就像從3公里外扛水回家的卡希蕾,和一家之主的汪迪雷,
他們的目標是樂觀積極地長大,成為護士卡希蕾,和警察汪迪雷。

【轉貼】志玲的史瓦濟蘭之旅(五)

志玲史瓦濟蘭之旅-睡在泥土上的邦尼薇

隨著世界展望會的卡車,
走了很顛簸的山路
沿途塵土飄揚,牛驢結伴成群,還有溪邊光著屁股洗澡的小朋友。

婦女們拿著人道救援登記表,等待著白米的發放,
圍著一團手牽手唱歌感謝賜與的恩典,
然後分組發放一共可以讓146個家庭受益的白米。
可是,米很重,阿媽們要怎麼搬啊?
只見邦妮薇和曾祖母尼蘭寇已經將米頂在頭上,赤腳地往家的方向走去。

邦妮薇熟練地做起家事,生火、提水、洗碗和煮飯。
見到這麼多客人,她非常害羞,似乎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在等待米煮熟的同時,
我將邦妮薇拉到屋前的板凳坐著,
拿了鉛筆請她在本子上寫下她的名字,BONGIWE
我也寫了我的名字CHILING,算是一個正式的介紹。
拿了一塊巧克力給她,一直低頭不語的她,眼睛不可置信地看著我,
然後先將一塊巧克力給了曾祖父,曾祖父說:「哈利路亞!」
曾祖母則是露出了笑容,而邦妮薇吃著巧克力的興奮神情,
比那天的陽光更燦爛。
然後我們又在本子上寫了一些別的東西,
也許將來的某一天,看到這筆記本,她會想起一個姊姊和她做在板凳的那個下午和一塊巧克力的滿足。

走進他們四人住的地方,
大概只有2坪用泥土及木頭堆積而成的房子,
有麻布袋當被單,還有取暖的材火。
無法想像這是可以住的地方,其實就是睡在泥土上,
難怪邦妮薇的皮膚上累積了一層層乾燥了泥土。
正當我對於這樣的環境感到憂心,
邦妮薇突然抱住了我,像一個小朋友般地撒嬌,
也許是我的錯覺,清楚的聽到她說:「Sweet」,
應該是巧克力她覺得味道很甜…
邦妮薇繼續講著我聽不懂的si Swati語,
抱著她,環顧這泥土屋,覺得很心疼……


米煮好了,先盛飯給曾祖父,
再給曾祖母及姑姑,
什麼配料都沒有,他們大口大口吃的津津有味,
今天的米晶瑩剔透,曾祖母也說特別好吃。
 
黃昏回去的陸上,
仍看見許多小朋友或婦女在搬運米袋,
天快黑了……找得到回家的路嗎?
也許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時鐘,
用他們的步調在生活。
 
今天晚上,睡在泥土上的邦妮薇好嗎?
她的願望就是可以開車到城裏去,
而所謂的城裏,不過離這兒40分路程,
那裏有商店、餐廳,和打扮過的人們,
而這個願望,甚麼時候可以實現呢?

【轉貼】志玲的史瓦濟蘭之旅(四)

志玲史瓦濟蘭之旅-數據不代表什麼 

走進柏隆加計畫區的三間診所之一,
看見海報上寫著:「愛滋不是罪,是個問題,不要逃避,要面對它!」


診所內走進了幾個病患,
三位媽媽帶著她們的新生Baby以及一位男性病患。
看著母親哺乳的畫面,
覺得這幅畫好美的同時,
一位護士開始和我聊起診所的事,
因為沒有醫療設備和產房,也沒有錢去城市,
女孩們都只能在家生產。
然後她拿出一本HIV的檢測紀錄本,
紅字代表Positive陽性,藍字代表Negative陰性;
一翻開,竟是一片紅紅的字!!
雖然在來之前已經聽太多的數據,
出發前的38.8%,抵達後的42.6%和眼前的52%
這真的太嚴重了!
而這數據不斷在變,代表的是什麼呢?
生命!生命的流失!

每年因為愛滋死亡的人數有300萬,
那等於10次的南亞海嘯,
而青壯年的死亡造成年齡的斷層引發了更多的社會問題。
因為愛滋而受到衝擊的人更是不計其數,無法表達這種震撼,
是數據無法表達的沉痛。
 
離去之前,瘦瘦的男性病患告訴我,
「我沒有錢,我是HIV陽性,
而這是我要面對的問題。」

 




志玲史瓦濟蘭之旅-沒有給予是過多的


圍繞在曾祖母恩康布里身旁的七個小朋友,
動也不動地看著我們;
身上的衣服大概從來沒有換過……
身上的傷口一塊塊,
除了塵土外,還有飛蚊停靠侵蝕著,
小男生竟也不趕走這些蚊蠅,
彷彿這一片土地,曾祖母身上的傷口,和身旁的小貓,
都是和他們共依存的一部份。

 

世界展望會提供五隻雞,補給小朋友的營養外,也可貼補家用。
但是,要怎麼養七個小朋友?
來之前一直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
看見這樣的環境,真的是覺得什麼都需要。
小朋友捧著麵包,幾乎是狼吞虎嚥地吞下去,
曾祖母笑著感謝說:「今天晚上不用空肚子睡了。」
 
曾祖母努力思索她的年齡,最後拿出了護照,確定是78歲,
在平均壽命34歲的國家,
曾祖母等於走過兩代的人生變化,
經歷生離死別的傷痛,社會的變遷,卻抵擋不了疾病的肆虐。
現在的她,仍要承擔起這七個小孩的未來!
今晚沒有毛毯會不會凍著?明天有沒有東西吃?

回到飯店,我洗了個熱水澡,很想將房間的被褥送去給他們。
也曾經懷疑給予,是否會讓人無法自立,自給自足的生存?
但看見他們的生活,似乎沒有任何給予是過多的。

【轉貼】志玲的史瓦濟蘭之旅(三)

志玲史瓦濟蘭之旅-需要被擁抱的孩子

柏隆加計畫區裡的日間照顧中心,
負責照顧愛滋遺孤及弱勢兒童。

看見他們乖巧的排好隊,拿著各種容器,
我和另一位老師,
分別盛裝玉米糊和豆子湯到他們的碗盤中,
但是真的很燙,怎麼拿?
只見小朋友雙手小心翼翼地端著,安靜地坐在地上,
開始享用這一天僅有的一餐,
用小手將玉米糊紮實地捏成飯糰一樣,再沾上豆子湯一起吃。
不禁想起現在的小朋友,有些挑食,或都不吃;
相較起來,這兒的孩子顯得獨立而有秩序。

 

飄起的小雨,將我們趕進了室內,
每個小朋友張著好奇的大眼睛,
像一張純淨的白紙,學習著我們所做的每個動作,
大聲地歌唱著,快樂地笑著。

 

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很靦腆,
但是一接近他們,我可以感覺到他們是渴望被擁抱的,
有幾個在我懷裡笑得很開心,從他們天真的眼神當中,
真的很難想像在我面前的94個小朋友都是孤兒,

在我眼中,他們都是正常快樂的小朋友,
也許某個時候,他們曾經被放棄;
但因為世界展望會的幫助,
在這個關顧中心,
他們有了朋友,有了學習,有了食物,有了歡笑。

每個小朋友出生,都在同一個起跑點,
而這些小朋友在起跑點上就失去了平等,
如果沒有支援與教育,他們連出發的機會都沒有!

【轉貼】志玲的史瓦濟蘭之旅(二)

志玲史瓦濟蘭之旅-到達的下午

到達的下午,
我們先聽取當地世界展望會所做的簡報,
才知道史瓦濟蘭成人愛滋感染率已經從38.8%攀升至42.6%了。

愛滋的工作從社區開始著手,
包括預防、照顧以及倡導三方面。
愛滋病患是Infected,
而因為家人受感染而受到影響和衝擊的則是Affected,
更是不計其數。
 
對於這些家庭,
除了照顧愛滋病患,提供他們藥物與營養品,
針對愛滋遺孤或弱勢兒童,會從教育、糧食保障、經濟發展做起。
計畫區主任Phetsa說:「這些來自大家的愛心,若是沒有你們的協助,真不知道這些孤兒要怎麼活下去!」
 
我們將要給小朋友的禮物分裝後,
就提早睡覺,
準備明天一早先前往柏隆加計畫區。

 


志玲史瓦濟蘭之旅-曾祖母的眼淚

 

在沒有路的草坪上,經過幾個轉彎,
到了Fezile的家,
志工們說手腳長的細細長長的就是兩年前他們探訪過的Fezile。
而當時,她的父親還訴說著對小朋友的期盼,
過了三個星期,Fezile的父親就過世了,留下6個孤兒。
而我面前的5個孩子,
似乎換上了最漂亮的衣裳,
迎接我們的到來。
曾祖母帶著孫兒和我坐在她身旁,
擔心不了解她說什麼的我,
還請牧師站在我們身旁,
沒想到曾祖母的第一句話,
是突然潰堤的眼淚,
那應該是百感交集的辛酸和感觸吧!
帶著淚水的曾祖母,
不斷的訴說著對上帝及資助人的感謝。
臉上的歲月軌跡,
看見了無比的堅強與樂觀。

原本破舊的家被風雨侵蝕得衣不蔽體,下雨進水,還有蛇入侵;
用磚瓦堆砌而成的新家,是世界展望會的建設,
Fezile和我ㄧ起粉刷牆面,
正當我幻想著這個新家的樣子時,
曾祖母拿出她親手編織的腳踏墊說,
「踏過這個腳踏墊,跳上自己的床,就是最溫暖的家!」

【轉貼】志玲的史瓦濟蘭之旅(一)

【緣起】以往我們教會在熱情邀請大家參加短期宣教活動的時候,我的興趣都不是很大。倒不是我沒有愛心(短宣隊去的地方多半是跟我們相比,物質上或者文化上有某些相對落後之處),而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

今年教會台灣短宣隊回來之後的簡報,則讓我燃起了一股熱情,希望明年能夠參與,同時也詢問洪七公家和瘦肉粥家,看看大夥明年是否一起投入。除了親身參與宣教以外,讓孩子們感受一下富裕北美以外的人事物,相信對他們的成長與價值觀也必定有幫助。

而當我無意中看了這手記之後,更深深體會到這樣的旅程可能的啟發。原作者是藝人林志玲,這是她在2006年與台灣世界展望會 (World Version) 去史瓦濟蘭探訪當地愛滋病亡者家屬遺孤的圖文記錄。從這些心情記錄當中,除了可以一窺貧困地區窮苦百姓的困境以外,也可以看出,這趟旅程對她往後熱心投身公益,造成了相當程度的影響。

雖然這些文章原本就刊在部落格上,但由於林志玲的部落格文章不多,且看來目前已經沒在經營,加上分類有點亂,系列文章不好找,因此我決定將全套圖文搬來。文章未必很通順,但相對地也證明了這是本人自己寫下的隨筆,因此除了少許錯別字以外,內文或格式等等基本上都保留不變;至於分篇章方面,因為她原文長短不一,所以有時我會合併處理,也就是一篇裡面刊有原本的兩篇。但標題仍會保留。至於分類名稱「愛在史瓦濟蘭」,則是借用世展會在此行後發行的限量紀念刊名稱。

這些文章給我很大的提醒。除了對所擁有的一切感恩之外,也應當盡我們所能,將我們所擁有的分享出去。救恩也好,愛心也好,惟有以神所教導的溫柔和謙卑親力親為,才能真正的傳揚出去,影響自己與他人的生命。(七公、粥哥,明年去不去短宣啊?咱們好好禱告好好合計合計…)

 


 

志玲前往史瓦濟蘭飛機上

林志玲

史瓦濟蘭對我而言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
出發之前,有許多人問我怕不怕?
雖然充滿了未知和叮嚀的聲音,
內心還是帶著執著想去看一看。
 
讀著世界展望會給我的資料,
仍有太多的問號……
為甚麼會如此嚴重?
小朋友沒有了父母親怎麼生活?
教育有導正觀念嗎?
建設有成果嗎?
決定將所有的疑惑暫時放在一邊,
20個鐘頭後,
到了史瓦濟蘭,應該會找到答案。
 
每次到了一個新的國家,
也重新認識那個地方,
也重新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