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更新了!這次這篇是日前我在聯合新聞網上公共論壇發表的,關於薛楷莉事件的觀感。其實我也知道那些論壇多流於批評謾罵,但還是希望能有較為深入而內斂的評論。茲將全文轉貼如後。
薛楷莉事件看似驚人,但其實早有跡可循。這十幾年來從當政者開始重物質重權術輕誠信的領導風格,直接影響了台灣社會。高層者動輒錦衣玉食球敘餐敘,金權政治氾濫;凡事講究權謀手段,睜眼說瞎話者比比皆是。有權有勢者如此,一般老百姓耳濡目染下,能不上行下效?受影響最深的,就是加把勁就有望飛上枝頭的中產階級高知識份子。反正又不傷天害理,道德良心暫時放一邊,就有大好前途或大筆鈔票,何樂不為-社會上許多不大不小的緋聞醜聞婚外情詐騙什麼的,就是在這種心態下產生的。當事人面對誘惑時或許只想小貪一下便宜,但是對方既有所求,怎會輕易讓你撈到?因此謊愈說愈多,事情愈鬧愈大。薛楷莉事件可能如此,三不五時上報的金光黨詐騙,更是此類心態的最佳代表。
大家都在議論:為什麼當事人不在事發後第一時間出面澄清?答案很簡單:這年頭沒人講誠信重真相,看熱鬧的多於真正關心的。只要死不認錯撐一陣子,更熱鬧的八卦就會轉移大家的注意力。因此政客不為政策錯誤認錯,影星不為行為不檢觸法認錯….只要先矢口否認,同時躲起來等鋒頭過去。若事情大了,再出面道個歉意思意思,強調自己是被栽贓,服用了別人偷放的毒品,犯了天下大多數男人都會犯的錯,或是才二十一歲還是小孩….再以低姿態爭取同情者支持者的擁護,不出幾天,又是一尾活龍。反正名人巨星好官我自為之,沒有具體觸法,誰能奈我何?
因此薛小姐是不是拜金女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是什麼讓一位年輕有為高學歷(假學歷疑案暫且不論),且從事誠信至上的新聞業的青年主播,能理所當然地收下素昧平生(且擺明了有所求)外國人的重禮,並在案發後言詞反覆,且完全不檢討自己,只是強調自己”很倒楣”?社會形象理應高尚的主播又從何而來一堆假學歷盜刷卡敲詐賠償的爛帳?一個28歲的女孩子真有這麼多不堪的紀錄,或是有這麼多仇家要造謠陷害她?我們的社會,教育與價值觀念真的已經到了這種完全自我中心,以利為先,人際關係爾虞我詐,廉恥誠信消弭無蹤的地步嗎?
再來看看媒體:相當多數媒體以炒作心態八卦報導可議自不待言,但部分媒體(除與事件直接相關之TVBS尚稱情有可原外)以保護旗下女主播為由隻字不提,心態同樣令人髮指。新聞媒體旨在報導大眾關心的事件真相,若媒體這次可以以保護女主播為由隻手遮天,誰敢保證下回(或是已經)不會以保護客戶,保護主管,保護國家領導人….相同藉口來封鎖新聞甚至竄改事實?這與部分媒體憑一己喜好獲利益從事渲染報導八卦炒作有何不同?
簡而言之,薛楷莉事件應該給我們社會大眾一個反省的機會。所謂風行草偃,有影響力人士的言行舉止對社會風氣與價值觀的影響力是長期的,是無形的。政商高層影響中產知識份子,知識份子再影響一般大眾。薛楷莉是受害人,也是加害人-如果此案沒有早日水落石出,給大眾一個合理交代的話。(9/26/2002)
分類: 新聞探討
誠於中而形於外(9/15/1999)
最近李登輝總統所提的「特殊國與國關係」(簡稱「兩國論」)搞得海峽兩岸天翻地覆,遠在美國的我們華人新聞工作者,同樣也人仰馬翻。國際間認為李總統是個專找麻煩的頭痛人物(a trouble maker),國內則有人反對,卻也有人擁護。吵到後來,似乎已經沒人真的在乎,甚至搞得清楚他的原意,只有贊成、反對以及衍生而來的政治詭辯。
就我個人的感覺,其實這次李登輝「特殊國與國關係」就和以前他和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充滿日本情結的對話一樣:平心而論,內容並不能說有太大的錯誤,但是卻引起軒然大波。我想主要的原因,除了他發言的時機與身份不適當、政治原本具有的複雜性,與各方不同的利益糾葛之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其行為的「動機」。
為什麼李登輝總統每次講話都會搞得天下大亂?因為人家認為他贊成台獨。
而為什麼李登輝總統已經講了一百多次反對台獨,全世界的人幾乎仍覺得他主張台獨?
我個人覺得,這是因為他不誠懇。
李登輝的「直爽」、「跳躍式思考」舉世聞名;但是他講話翻來覆去,睜眼說瞎話,也是人盡皆知。小者如一些政策支票或是某些職務安排,大者像是國代委任直選改公民直選、以及是否競選連任等問題,福至心靈信口開河在先,大小馬屁官圓謊擦屁股在後,屢見不鮮,屢試不爽(反正「民意如流水」!)。乍看之下好像他仍意氣風發,別人莫奈他何;殊不知謊話說多了,不但別人不再相信他的話,更有甚者,動機亦遭人懷疑。
有道是「誠於中而形於外」。一個人內心誠懇,言行自然而然流露一股正直之氣,別人也自然而然地相信,並多半予以尊重。反之,經常反反覆覆,或是表裡不一的人,不但話不為人所信,人格也將為人所輕。何況「君無戲言」,一個經常前言不對後語的元首,被罵「老番癲」還是其次,政策或言論被人猜動機,扣帽子,才真正是得不償失!
其實,撇開原本就講究權謀、爾虞我詐的政壇不說,你我身邊,就有許多類似的事情天天上演。夫妻猜疑吵架,可能是源於其中一方「善意的謊言」;同事失和辦公效率低落,也許是主管喜用權術、分化離間的結果。或許現代社會緊張忙碌,爽個小約、撒個小謊你不以為意;或許人際關係複雜,不用「厚黑學」、「孫子兵法」你就怕不能有效地領導統御。但是,一個人的誠懇是看得見的。若誠信二字寫在臉上,雖不見得無往不利,但基本上你講話遭人懷疑的機率會小些,辦事成功的機會就大些;相反地,講究權謀,虛情假意的笑面虎,能唬人一時,卻騙不了眾人一世;而往往在你最需要眾人支持的時候,卻也是大伙兒洞察真相,棄你而去的時候。我並不是說做任何事、說任何話都得傻傻地和盤托出,不用任何技巧,但是,技巧不該是欺騙,而任何技巧的背後,也都必須是「誠懇」與「善意」。這層道理可謂人盡皆知,奈何就是有這許多人愛耍機巧,以為能玩弄他人於股掌間,搞得天下無寧日,人間互信盡失。
「誠實為上策」「百術不如一誠」。或許一時間失意,但久而久之,人們終會瞭解你,進而為自己贏得該有的敬重。
「誠於中而形於外」「相由心生」。靠權術得來的東西是短暫的,當你的內心被人看透時,一切的手段、詭辯,都將為人所不齒。
不太聰明、拙於應對的我,選擇「儘量」以誠待人(我不是聖人,只能儘可能要求自己),目前為止贏得的友誼與信賴似乎比吃的虧來得多。賢明的看倌,您以為如何?(9/15/1999)
百術不如一誠 (6/13/2002)
「情歌王子」蘇永康服用的「減肥藥」,已經證明為搖頭丸。距離蘇永康在記者會中信誓旦旦,強調自己「絕未服用」「毫不知情」不過短短兩三天,高科技藥檢結果快速地證明了事實真相,也打碎了一個純情偶像歌手的形象,以及少男少女對於心儀偶像,乃至於對人性的期待。搖頭丸雖是時下流行文化衍生的產物,但它確實是法定毒品禁藥;不過罪有輕重緩急,偶像帶頭用禁藥當然不好,但是比起殺人放火偷搶拐騙姦淫擄掠來說,流行歌手服搖頭丸雖是負面示範,倒也不是那麼十惡不赦。因此與其說謊矇騙大眾,倒不如在公眾面前勇於認錯。如此不但刑責輕,更可以彰顯出這位「新好男人」勇於承擔過錯的正派,對其形象可能還有正面幫助。
外界揣測,蘇永康應是在高人指點下,想到以含有類似成分,一般藥檢不容易分辨的減肥藥當作脫罪的藉口,卻沒有想到科技的進步加上自身的名氣,使得調查單位火速徹查,終至真相大白;而情歌王子賠上的,又豈只是三十天的勒戒之類的輕罪而已!
說謊不可能只說一次,因為你一旦說謊,後續必定得說更多謊來圓先前的謊。這個道理誰都曉得,問題是在權謀掛帥,道德淪喪的社會風氣之下,高官權臣企業領導民意代表等引領社會潮流人士都拿說謊當家常便飯,小小歌手吃個「減肥藥」又有何妨?
前司法院長林洋港先生在他的回憶錄『誠信』中一再強調其座右銘:百術不如一誠。的確,機關算盡仍有圖窮匕現之時,還不如老老實實的說話,坦坦蕩蕩的過日子。無奈近十幾年來,在主政者動輒信口開河,或以國家名器私相授受,或以大政方針朝令夕改,將權謀捧在手心,視誠信於無物的做法,造就了滿朝文武以巧言令色為尚,士大夫應有之擔當風骨乃至基本人格均蕩然無存;眼見高官權貴睜眼說瞎話照樣當選步步高升,市井百姓如何不風行草偃?大至國家統獨路線,中如政黨合縱連橫等均能在利益權術考量下反覆無常,小者如藝人作家外遇、歌星嗑藥自然不足為奇。
大家都說社會亂,人人都怪媒體八卦推波助瀾。問題是在爾虞我詐形同穿衣吃飯的今天,既然社會無誠信可言,怎能怪人家隨便揣測猜疑扣帽子?如果各行各業動見觀瞻的菁英份子都一言九鼎、光明磊落的話,謠言八卦又如何有生存空間?
蘇永康事件可說是說謊害人的最直接教訓,但卻不是睜眼說瞎話的極致。說良心話,我覺得偶像藝人雖對青少年身心發展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但畢竟藝人只是展現個人才華的行業,和攸關國計民生的政治人物相比,藝人誠信與否影響層面小多了。奇怪的是,社會各界對藝人說謊似乎都會發揮一定程度的「道德勇氣」窮追猛打,但是對信口開河、粉飾太平、虛偽造假、浮誇不實窮作秀的層峰政要卻奉若神明,死心塌地一呼百應。無怪乎社會停滯不前,國家競爭力日減-因為大家都把精神花在說謊演戲造假、質疑謾罵口水戰與動員支持者對幹之上而不自知!
百術不如一誠-除了對自己良心好交代之外,誠信更可讓你胸懷坦蕩,高枕無憂,「夜半敲門心不驚」。若大夥兒都能誠心待人,社會的亂象也必然會減少許多。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至少到目前為止,我還看不出任何社會自清、自省的跡象。
希望我們有足夠的時間與本錢消耗,讓大家有良心發現、反躬自省起死回生的機會。(6/13/2002)
「優秀」有時也是缺點
*又一篇當年從新聞論時政的文章。請看倌姑妄看之。
新航空難與罷免陳總統,是台灣最近最最轟動的話題。而這兩件看似無關的事件,除了同樣造成社會人心不安之外,其實在本質上十分類似。空難發生當天,機場當局就提出飛機開錯跑道的可能性。當時新航的態度是一口否認,並且強調他們的機組人員是如何有經驗,訓練多麼有素,絕對不可能犯這樣的錯誤;而在另一方面,現場處理人員嚴重不足,傷亡名單拖了三四天還搞不清楚,旅客家屬與調查單位聯繫亦不得要領,各界怨聲載道之餘,也對新航這個國際民航界的「模範生」形象畫上一個大問號。即便是初步調查報告證實確為機長轉錯跑道,新航接受調查結果之餘仍意有所指地希望「瞭解造成駕駛誤判的可能原因」,暗示跑道燈光、封閉方式乃至於塔台引導管制等可能有缺失。
「新加坡」在世人的心目中可以說是「效率」「管理」,甚至「優秀」「卓越」的代名詞。平均機齡五年餘,半世紀零空難的新航對自己有信心,自是無可厚非。但是「一路走來,始終卓越」並不表示絕不會犯錯,就像共同基金投資說明書必定提到的「過去的績效不保證日後的獲利」一般。
「一路領先」的另一面,就是「缺乏失敗經驗」。從小學到大都唸名校拿第一,偶而考差就生氣甚至自殺的學生不乏其人,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失敗經驗,不能承受失敗的打擊,更不知如何因應、處理失敗。新航從售票、服務到飛行各方面一定都有嚴格的訓練與各項狀況演習—從這次旅客對失事班機空服員引導逃生的應變能力之肯定可看出—但是有些事情像是聯絡傷亡乘客家屬、遺體辨識與安置、與相關單位合作搶救及調查等,基本上比較屬於「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不管如何模擬演練,初次發生肯定手忙腳亂。
然而任何事都有第一次。缺乏經驗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否以虛心的態度,吸取失敗的經驗。國際形象良好的新航此次形象蒙塵,不在於其善後處理效率,而在其自視過高,不願坦然面對錯誤。當然認錯與否牽涉到保險理賠等問題,但是其面對媒體時流露出的不甘認錯,一味懷疑他人的心態,與模範生考不好怪考場太熱、桌子不平、外面太吵….有異曲同工之妙。
異曲同工的不只於此。民進黨在「連扁會」後半小時宣布停建核四,在野黨圍剿杯葛聲中,陳總統仍對台南鄉親慷慨陳詞,說是在野黨「選輸了不甘願」,引發一連串政治風暴。事件的發展與新航空難相比,其脈絡可謂一致。
農家苦讀出身,台大法律系還未畢業就拿到律師執照,市議員、立委、市長、總統一路走來,陳水扁的優秀與毅力無庸置疑。相較於其他反對黨政治人物,以「平步青雲」形容陳總統絕不為過—儘管連任市長失利,但在短暫的「沉潛學習」同時,就已經被各界簇擁參選總統,因此這個失敗對他來說,磨練的意味並不大。
未曾失敗的人有兩個缺點:一是沒有反躬自省的習慣,二是缺乏危機處理的能力。過去的國民黨政府每每以閣員的高學歷自豪,但面對天災人禍政經風暴的應變能力卻令人不敢恭維;政權輪替之後的掌舵者陳總統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他們從小到大都是人人稱羨的成功者,因此出了問題都會先將矛頭指向別人,認為都是別人的錯;事情嚴重的話,未嘗過失敗滋味的他們更會手足無措,應變失當。
新航空難後的態度和陳總統面臨罷免案初期的態度,正可印證上述說法。如果新航一開始對空難原因表示不預設立場,靜待調查結果出爐,媒體自然不會為新航是否認錯道歉如此在意;陳總統若是在在野黨反彈之初閉門檢討,低調噤聲,現在也不必想盡辦法追著連戰道歉致意,還碰一鼻子灰。
矽谷科技創業成功者多為頂尖工程師,但是公司日益壯大者,多半是由於創業者體察自身不足,延聘管理專才主導營運(如雅虎的楊致遠)。人非全知全能,成功掌權者若不能以此警惕,一意孤行,重大決策一旦錯誤,無可狡賴之餘,補救將更為困難,也更為狼狽。
「零失敗」「零缺點」的優秀絕對是榮耀,但平日不能以此自滿,遇到失敗更應虛心檢討,並多方求教彌補錯誤;反過來說,失敗者若能真正痛定思痛記取教訓,日後也仍大有可為。新航空難後若向華航就教善後之道,必能加快善後處理腳步;陳總統若不能真心誠意地領受在野賢達建言,只是作秀式地搞些口號會議,國家社會將永無寧日。(11/4/2000完稿,6/10/2002登)
真正的焦點是……
*本篇為2000年台灣朝野爭論核四議題時的感言。雖已事過境遷,但文中所論公義誠信觀點,仍適用於今日政壇,故仍刊出以分享之。
這幾天全台灣都為了核四議題而瘋狂。現在在野各政黨正忙於提案罷免總統,而執政黨則一再未提出停建核四案的決策與時機提出各種解釋。但是各方熱鬧滾滾之餘,似乎少有人嚴肅地思考一下,最近政治動盪的原因為何,真正的焦點應該放在哪裡。核能電廠的利弊是個科學問題。就我個人來說,我願意信任專業的判斷,但是如果有證據顯示多年來台電及原委會等相關機構的評估報告明顯有問題,基本上執政黨應該以朝野協商或說帖、公聽會等方式來影響國會,從而設法說服國會停建核四,而非以「萬代子孫幸福」一類的道德理由,由執行法定預算機構行政院擅自停建。
許多人說:現在不痛下決心,將來會禍延子孫。但是話又說回來,「惡法亦法」,民主法治的真諦,就在於執政掌權者處理公共議題的態度。舉兩個簡單的例子:
陳水扁總統是以相對多數票當選的。當初國民黨能否以「陳水扁主張台獨,會引發戰爭,禍延全體百姓」為由,宣佈選舉不算?
國家財政赤字嚴重,行政院可否宣佈「為減少赤字,即日起停辦全民健保」或是「停發已依法核准的公務員退休金」?
答案顯而易見。事實上,上述兩個例子看似極端,但是要彰顯的,正是「民主國家法治高於人治」的觀念。只要是依民主原則制定的法律規章或是決行事項,除非依相關法定程序,否則執政者絕無片面更動之理。或許有人覺得這太死板,但是事關全國百姓權益福祉的典章制度或重大決策,本就不該由一人或少數人好惡來決定。無論一般百姓或是掌權者,若對依法行政之事不滿,也應該透過國會來救濟,而非擅下命令違法亂政。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舉凡槍枝管制、墮胎等議題,都是選戰中百姓關心的焦點。其實美國現任民主黨總統柯林頓對共和黨主導的國會通過的多項法案都不表贊同,但柯林頓頂多以其總統職權否決參院通過的法案,退回國會重行討論,而不會也不能強行要求國務院拒絕執行國會通過的預算。
這,就是真正的民主法治,也是今天台灣朝野應該注意的焦點。
陳水扁總統之所以惹人爭議之處,個人認為就是缺乏「依法行政」的精神。陳總統雖是律師出身,但十分諷刺地,台北市長任內,就發生了拒拆自家違建、擅自提高違規停車罰款、以及取締合法電玩業者等圖利自己,或是不理會議會決策,按自己的喜好與道德觀行事的案例。人人都知道電玩店十有八九藏污納垢,但是對於一個「合法」的行業,你可以派警察站崗盯到業者自己關門,可以派稅捐處天天查稅,卻不能「違法」硬要人歇業。原因無他:如果民選行政首長可以隨心所欲,與帝王專政又有何異?
其次,陳總統在「扁連會」中謙卑地表示會好好參考連戰的意見,卻放任手下閣揆在半小時後驟然宣布停建核四。這除了顯示出陳總統對在野黨的不夠尊重之外,也顯出了他個人的誠信及基本的為人處世態度均有待加強。
許多人以為管理者只要有才能就好。事實上,管理眾人之事的主政者,其道德操守與誠信較才學更重要。才學不足可以靠專業幕僚予以補足,但人品不端或不重信義,則可能造成朝令夕改、假公濟私,從而使政局混亂。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先後兩任總統執政期間紛擾不斷,我們就可以看到聰明才智勤奮均屬上上之選,但是言詞反覆、喜用權術、不守信用,乃至一意孤行者,對國家社會安定的影響有多大。
或許核四續建真的弊多於利,但那是人民—至少是民選國會議員—依法做出的選擇。如果少數人能憑自己高人一等的識見或道德情操將眾人的決定一舉推翻,那就不需要民主政治了。相對地,今天陳總統若在憲法賦予的職權範圍內引發諸如台海戰爭之類的危機,民眾也不能有所怨言,因為只要他在位一天,他就是法定的國家元首。他是合法票選出來的,別說是少數政府,就算只以一票險勝,他仍是全台灣同胞的舵手,無庸置疑。
核四續不續建,總統罷不罷免,個人看來都不是頂重要的。最重要的焦點在於:依法行政(依法罷免也算)的典範能否因而確立,政治人物的人格操守與誠信是否再次為人所重視。(10/31/2000完稿,6/10/2002登)
權謀當道,公義無存-林毅夫案之我見
台灣社會現在已經完全被權謀與功利所蒙蔽。似乎事事只管政治利益,正義公理蕩然無存。林毅夫叛逃就是叛逃。拿出再多的理由,也是叛逃。就是這麼單純。若他擺明就是林正義而回到台灣,就應依法接受調查,依法接受制裁-如果調查結果顯示應當如此的話。 政治人物說:當年時空背景不同;林家親友講:他是為了追求深造的機會。在軍中服役無暇進修,他深感失望。請問這些政治人物:
「當年時空背景」當然和現在不同,否則怎麼叫「當年」呢?以當年的時空背景,就能容許敵前戰地戍守重要據點的前線指揮官(連為最小之自主作戰單位,馬山連是金門本島防區離大陸最近的據點),為一己私利投降敵人嗎?別忘了當時還是戒嚴時期,中共對我們的敵意比現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什麼軍中制度問題,個人前途問題都能做為叛逃藉口,那麼是否當年所有金馬前線的軍人,都應該像他一樣游到對岸?台大高材生,軍校名列前矛,政府特意栽培的菁英如此,其他軍人為何不起而效尤?如果他的選擇正確,大家也都跟著做,還有今天的台灣嗎?
撇開軍人武德不提,身為保家衛國之人,投靠敵人本來就是令人不齒的行徑,因為這無異宣告:此人為一己私利,棄袍澤家國(包括他自己的家人!)民族安危於不顧。這個事實,並不會因他未曾攜出大量情資,或是日後加官晉爵而改變。或許林毅夫得勢後,在中共高層處曾為台海良性發展出過力,但這並不代表他先前的叛逃錯誤應該變成一件為追求理想而離鄉背井,可歌可泣的故事!
的確在歷史的無奈之中,許多政治犯,良心犯等,應當得到一定的平反,甚至補償的機會;但是林毅夫這件事,本質上來說,就只是個人主義彰顯到極致,視國家法律,民族尊嚴,社會安全於無物的案子,和爭取民主自由的政治家遭受迫害是兩碼子事!我們不應該看在他在對岸有影響力,就枉顧是非顛倒黑白扭曲事實刻意討好!以林家現況來說,除了出了個林毅夫在中共那裡當紅以外,包括已故林老先生在內其他親族,有何德何能值得正副總統親頒輓聯,政要忙於致敬?林毅夫身為財經界名人,學界或商界與其有交情者如此尚情有可原,在朝政府官員如此,只會讓人懷疑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到底有沒有是非觀念?平時高喊的國家安全之類的口號又到哪裡去了?政治勢力與權謀顯然早已勝過公理與正義!
再講誇張一點:部分極端政治人物,動不動就拿出「愛台灣」當口號,以「中國豬」「中共代言人」扣人帽子者,這回怎麼不講話呢?難道只因為林毅夫有權勢,可能有利用價值,就可以將各位以往強調的「愛台灣」「國家安全」拋諸腦後?如果林毅夫在大陸只是升斗小民,甚或他不是宜蘭人而是外省人的話,你們今天會用同樣的「人道標準」來處理嗎?又如果一個因生活所逼,進而殺人搶劫的黑道大哥潛逃大陸,今天同樣以「時空背景因素」(經濟差家窮沒飯吃只好當強盜)要求人道返鄉探親,並且免除司法調查追訴的話,是否也應以「人道精神」為依歸,將前案一筆勾消?
至於林家親屬,你們忍受廿三年骨肉分離,當然值得同情,但是是非不容顛倒,公理不容抹煞。軍隊本來就不是補習班圖書館,是保家衛國而不是唸書考試的所在!林毅夫若當年真是不能適應軍中環境,或是另有深造打算,大可等服役期滿打報告退伍!再者林毅夫又不是被逼去當兵的,是自己投筆從戎風光入伍的,既是成年人自主做的決定,就該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如果為前途打算叛逃是合理藉口,那歷年來無數為國家奉獻青春,流血留汗的其他職業軍人們又怎麼說?他們就不是人,他們的前途就不是前途嗎?為自己前途枉顧同胞安全,在敵營得勢後為家鄉講過幾句好話,就算是「對台灣有貢獻的人」嗎?即或他有功勞,也應該和當年叛逃事件一起攤在陽光下檢驗,依法論法判其功過才對!
是非黑白至此不辯自明。在此奉勸在朝掌權者或民意代表們拿出良心問政,不要事事講究權謀,而忽略了最基本的正義公理。權術管得了一時,卻管不了一世,或許在精美的言詞包裝與政治策略的糖衣下,部分民眾會一時被蒙蔽,但賠上的終究是為政者的道德誠信,以及國家前途甚至安全。再說公道自在人心,姑且不論國家民族權益,政客的一時權謀,日後可能反而成為連任或更上層樓的絆腳石!精明的政治人物,算盤怎能不好好打一打?
林毅夫今天已經決定不回台灣了,但是我們仍當認清事實,並將真相與政府立場明確公諸於大眾。日後不管是林毅夫或是其他類似個案,均應依法秉公辦理,該判刑的判刑,該平反的平反,才能為追求民主法治的台灣,奠立穩固的發展基業。(6/3/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