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語(十一)

安於平凡,但不平庸。


這是嚴長壽先生回答網友提問的話。原文如下:

網友「Jackal」問: 您過得開心嗎?您的人生還有遺憾嗎?有什麼是你想做但還沒完成的?我現年30,卻無法給家人安定的生活,很自責…我想用我的生命換 3000萬,您肯買嗎?很多人說生命無價,我卻寧可生命是有價錢的。人生而非平等,我努力我肯做…為何還是平凡的一貧如洗?

嚴長壽:我覺得這個社會,期待自己不平凡是一個達不到的目標。
 
在台灣的升學風氣下,每個年輕人都以為要考大學,或是去讀碩士、博士,照這樣下去,台灣未來三到四年,將會有100萬個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碩博士生。

事實上,社會本來就是一種金字塔的結構,享受金錢跟權力絕對只有少數人,大部分人是過平凡人生。但我要強調,人應該要有「安於平凡,但不平庸」的人生。怎麼來形容平凡跟平庸?舉例來說,台東的愛心阿嬤陳樹菊是平凡的,但她不平庸。 不過很奇怪的是,像我這次去台東(做公益活動),就有人提議要成立「陳樹菊基金會」,然後要我做什麼名義董事長。我說你們不要糟蹋她的名譽好不好,就讓她安於做平凡的賣菜阿嬤就好,總統也不必一天到晚去看她。 她最有能力的,就是做一個平凡的人,她賺的錢可以拿出來幫助這個社會,這樣就好了。你要她如何去做一個基金會的董事?她如何透過基金會把那些累積的錢去關懷社會?硬要她當董事,可能一點也不好。

我這次在花東舉行夏令營,絕大部分是原住民或弱勢家庭。我們請了蔡國強、王偉忠、林懷民等人來演講。十天結束後大家哭成一片,因為大家都很感動,我們發現原住民小朋友有很多天賦,但讀書卻不一定是他們的天賦。 王偉忠講了一句話:「有錢難買少時貧。」

唯有在貧窮困頓之間,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力量。每個人都想要過不平凡的生活,就是一個不實際的想像。

你必須先把平凡的定義搞清楚。這個社會本來就是由一大堆平凡的人結構起來的。 但有兩件事是公平的,一個是「宗教」、一個是「藝術文化的人文素養」。許多政治人物是不平凡的,但他們可能很平庸,沒有美學觀念、沒有文化素養,腦裡只會算計跟貪婪,這些是我們要追求的嗎?

生活小語(十)

努力做更好的自己來感謝大家。

寫完剛剛那篇之後,聯想起前陣子聽來的這句話。這出自於一個影視頒獎典禮上,最熱門新進演員獎得主的感言:

「做為一個新人,我可以說是擁有了無與倫比幸運的開始,將來我會把這份幸運化為很多的努力和動力,做一個更好的自己來感謝大家。…」

最近有些機會去參與一些公眾活動,也在思考自己未來該怎麼走。雖然我不是什麼名人巨星,但是我也同樣擁有無與倫比的幸運-來自上帝所賜的平安與才能,以及家人、弟兄姊妹與親友所給予的,源源不絕的關愛和祝福。

時刻感恩以外,也深深地覺得,要感謝大家的最好方法,真的就是按著主的教導,勤勉地奔跑在合神心意的道路上,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更能夠關懷人、造就人,活出神所喜悅的樣式…

生活小語(九)(1/23新增訪談影片)

現實生活就是自己常用詞彙的總和。-Robert T. Kiyosaki

Robert Toru Kiyosaki(清崎 徹)是夏威夷第四代日裔,全球著名的財務與生涯規劃系列叢書《富爸爸、窮爸爸》(Rich Dad, Poor Dad)作者。這句話是我從他2009年寫作的《富爸爸之有錢人的大陰謀》(Rich Dad’s Conspiracy of The Rich: The 8 New Rules of Money)裡面節錄出來的。*

以往我以為清崎的書跟大部分的理財書一樣,也是教人如何迅速投資致富;但在我讀過《富爸爸、窮爸爸》之後,觀念才為之扭轉。他的系列叢書乃至於他所設計的一些理財遊戲或教育課程,都是在強調如何在目前的金融體系之下,以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來建立健全的財務基礎。他認為,目前美國乃至全世界的經濟金融體系設計都極其不合理,極少數人(華爾街那批人)不斷設計一些似是而非的制度與商品來大做無本生意,搭配上政府的稅制,讓絕大多數人無法獲得真正安全穩妥的財務,還得要繳納重稅;而他更批評教育體系刻意忽略了理財教育,讓人們從小就對理財與財務知識匱乏,只知道讀好書找好工作領薪水存退休金,而不曉得怎樣有效地建立穩固的財務基礎,更忽略了這樣做的長期風險..。

一段關於他新書的訪談。應該是2009年的。有中文字幕。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他的語氣,訪談時間也不足以解釋清楚背後一些複雜的原理,但仍值得深思。

 

清崎很重視專業知識,他也在書中一再強調,致富需要經歷失敗、需要很紮實的財務知識;除此之外,他也認為心理建設非常重要。他甚至借用聖經上所說的「道成肉身」,來說明一個人的言語跟思想會如何地影響到實際行動。好比說你常常說「家裡沒錢要節省」,就真的會變成一個窮人,原因倒不是說節省不應該,而是因為把思想的重心都放在「省」。他認為一個人應該按著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包括人生的夢想與理想中的生活消費水準)來制訂目標,然後以最有效的方式來開源致富。

他在書中有很多關於經濟財務方面的精闢分析,在此不予贅述;而我自己是個對物質方面要求與希望不高的人,所以對我來說,這句話在人生方面的意義可能更重於理財方面的意義。我認為一個人的思想言語是否正面積極,的確會影響到他外顯的行為表現。好比說我先前分享過「提醒自己微笑」改變了我的心情與處世態度;同樣地,經常以正面積極的話語來提醒自己,也會讓自己被話語中的正面成分感染、改變,從而使自己甚至於週遭人的生命更豐富!

 


 

*關於Robert T. Kiyosaki的理財系列產品與服務詳情,請參閱其官網

生活小語(八)

「你是怎樣的人,就會遇到怎樣的人。」-蒙面阿胖

在阿胖推薦之下,這幾天我在看一位北京女孩在台灣自助旅行的遊記。這女孩對台灣印象非常好,因為她一路行來,遇到了許許多多素昧平生的人熱心幫助她,所以她以一顆感恩的心寫下了美好的體驗,對台灣人的人文素養與愛心多所稱讚。

但是她的部落格也引來一些批評,有些人說她不應該太相信陌生人,也有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對她甚至幫助她的人加以攻擊,讓美好的旅遊紀錄蒙塵。

其實她的旅程並非一帆風順。睡過頭搭錯車乃至天氣不好、生病發燒等常見的事情她都碰過,遇上的人也不都是非常友善;但是她仍然以正面的心態來面對。她的觀念是:旅遊就是去體驗不同的事物,自己要能遷就環境,而不是以既有的心態去要求、去批判。

當我跟胖聊到這些的時候,阿胖就說了開頭那句話。的確,不同的人在同樣的遭遇或環境下,往往會有不同的心境;而從另一個角度看,樂觀開朗的人,可以把自己的心態調適成比較正面,從而也使得自己的情緒與表現比較正面,變得比較易於親近。如此一來,其他有心相助或者關心的人就願意去接觸。

相反地,有些總是以負面的心情或批判的態度處世的人,總是板著一張臉,開口就是嫌東嫌西,對別人好心的問候或幫忙多所挑剔或是拒人於千里之外。所謂「相由心生」,別人自然對這樣的人敬而遠之;更有甚者,同類型的人甚或尋事找碴的人,看準目標上門來辯論挑釁也並非不可能。久而久之就成了惡性循環,心態也就愈來愈負面了。

當然,出門在外,基本的警覺與戒心還是要有,也不是說樂觀開朗的人就絕對有好運,一定不會遇到壞人;而是說,當我們心存喜樂,以樂觀感恩的心來看週遭人事物的時候,不但會給自己一個好心情,也會對四週的人敞開愛心之門。

生活小語(三之二)

先前我寫了一句話:「人生許多事情難以預料。一件事情如果想做、值得做又做得到的話,把握當下就去做吧。」列為三之一。是我寫給別人的。

那句話當初的原始收件人,最近又成為台灣媒體追逐的焦點。昨天我看到她出席活動的報導,提到她「在慈善午宴活動後接受專訪,憶及2年前曾探望的罕病兒,加上近來新聞壓力大,令她流淚哽咽,」同時「也有感而發說,『做很多事情要及時,否則時間過了會後悔。』」

我不曉得她有沒有機會看到我寫的東西,但是我從此更覺得,人生真的應該把握當下,做該做的事情,才可免去不必要的遺憾!

 

生活小語(新年新希望篇)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17:22

我們家的人都「先天下之憂而憂」。不是說有什麼深謀遠慮,而是指凡事都看負面、都想壞的;再加上生就一張撲克臉,沒有特別的事情就不會笑。雖然內心不自覺,但是長久下來,這樣的性格的確比較容易讓自己心情開朗不起來。

前陣子嚐試著提醒自己經常面帶微笑,嘴角上揚之後,心情也真的會飛揚起來;而這樣的功效也的確反映在許多需要放鬆心情的時刻:好比說開車趕上班、上場主持之前在後台安定自己的情緒等等,真的讓我受益不少。

而且科學也證明:除去心理層面之外,喜樂的心也真的是良藥!(看這裡)因此,新的一年來臨,我要以這句話提醒自己,保持喜樂的心來面對每一天。

其實聖經也更進一步地告訴我們:要常常喜樂,不停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因為相較於世上許多不幸的人,我已經從神那裡蒙受太多的恩典;而神更應許我們可以凡事仰望祂、倚靠祂,我自己這許多年來,也已經有過無數的經歷可資印證。

因此,從外在的面帶微笑,到發自內心的感恩,我希望能夠讓自己在未來的歲月裡,以喜樂的心面對每一天;而在憂傷痛苦來臨時,求神賜我信心和樂觀,在磨難中仍能靠主剛強喜樂。


生活小語(五)

面對困境時-「抱最大的希望,為最多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嚴長壽

這句話倒不是說要悲觀,而是指先評估事態嚴重性,做最壞的心理準備,然後抱持最大的希望,投注最多的努力。這樣一來,就不會有太重的得失心,也可以避免陷入單面思考,而忽略了其他解決問題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