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小孩乖乖學中文,可以說是此間家長最頭痛的問題之一。
以往在台灣,大家都是卯足了勁學英文,近幾年來英語教育往下延伸,政府又實施全民英檢,因此台灣的英文學習熱可以說是方興未艾;然而國人同胞可能難以想像的是:在美國要小孩子學好中文,可能比在台灣要小孩學好英文還難。
原因很簡單:台灣學英文是全民運動,但是生長在美國的小孩整天聽的講的是英語,同學朋友也都說英語,因此就算家長在家裡講,小朋友多半也講得鴉鴉烏;至於要他們週末上中文學校或是另外學習漢字注音拼音什麼的,更容易引起反彈。
因此當我聽見Sophia可以用國語對答如流,甚至還三不五時投稿時,內心實在感到驚訝。因為雖然我另外也有幾位朋友的小孩可以說國語,但是有些只能聽說不會讀寫(這已經不簡單了!),像Sophia這樣,七八歲就可以寫一些童詩短文之類的實在不多見;而且這些小朋友的媽媽都是全職家庭主婦,可以花比較多的時間在孩子身上。
有一天,小鬱老師拗不過我,帶了一份《世界日報》的兒童版來。這份報是她特別收藏的,因為上面刊載著Sophia的作品。於是今天的下班公車就成了兒童中文學習教室了。
整版都是小朋友的作品,旁邊還附有注音符號。說真的,我大概已經二三十年沒看過這樣的報紙了,還有點不習慣呢。
Sophia這篇是童詩,主題是鉛筆盒。小小一個鉛筆盒,被她描述得五彩繽紛;裡頭的居民(當然就是鉛筆、橡皮擦、削鉛筆刀等等啦)各有特性卻又和睦相處。小女孩的單純與天真,在短短幾句話裡表露無遺。
「她真的很有創意呢!」
「其實小朋友都很有想像力,假如經常讓她練習發揮,就可以激發她的學習動機。」小鬱老師說,「自從她第一次領到稿費支票之後,就積極投入創作,每隔兩三個星期就去投稿… 」
「還有稿費啊?」我很訝異。「我還想說登出來就是很大的鼓勵了呢。」
「有啦,七塊錢美金。不過你說得對,我們都跟她說稿費不重要,登在報上才了不起。」這時司機打開了空調,壓縮機噪音大作,迫使她稍稍提高了音量。「但是後來也很傷腦筋,因為兒童版每週只有一次,只要兩三週沒有見報她就會有點失望… 」
「這樣不太好吧?」我總覺得小朋友得失心不應該太重。
「對啊。不過小孩子願意用心總是好事嘛。所以我們會告訴她:這個兒童版有很多小朋友投稿,編輯叔叔阿姨也要讓別的小朋友的文章有機會登啊,所以也不能老是登你的。還好她也聽進去了。」
「那就好。不過話說回來,你們是怎樣讓她這麼有興趣去學中文啊?好多朋友的小孩都不願意學呢。」這是真的。別人不說,光是公司裡幾位媽媽同事,每次聚餐少不了提到小孩多排斥上中文學校、多不願意跟父母開口說國語。只有小鬱老師從來沒提過這問題。
「其實我們家真的很幸運。」小鬱老師說,「你有沒有看過《草山春暉》*?」
「你是說那部講高里長家的電視連續劇?看過啊!當初那DVD不也是你借我的嗎?」我心裡納悶著。
「對對對… 我都忘了!是我推薦你的!」小鬱老師笑著說,「現在記性真的愈來愈差了!… 對了,你還說胖胖的爸爸是高家老大的同學對不對?」
「對啊對啊,這世界實在太小了!」我也笑起來,「不過,這跟學中文有什麼關係啊?…」
(待續)
附註 《草山春暉》是大愛電視台的連續劇,描述草山(陽明山)上一個古道熱腸的花農里長伯,以及家族第二代胼手胝足,從草山到台北在到西雅圖的奮鬥歷程。該劇著重於孝道與手足親情,迥異於一般的戲劇題材。播出時以「沒有反派的連續劇」意外獲得高收視率,並獲得兩座金鐘獎。
有些大愛的節目好看就是在這裡. 沒有激情與誇張的劇情. 但一樣感人.
現在連台語及客語也在弄證照. 真是搞不清, 大家都在講的話(母語) 為什麼要有證照? 在美國有通過英文的證照嗎?
版主回覆:(03/10/2009 09:12:26 PM)
台語/客語證照?那是幹啥的?
我知道中國大陸有HSK(漢語水平考試),但那是為了漢語教師或者專業人員如廣播電視播報員資格認證用的,難道台灣也有專門以說台語或客語為業的人嗎?
別說小孩不想學中文,連媽媽都懶得教,我真是慚愧啊!
不過說真的,語文這玩意兒需要有天分和環境,好像當年我的法文,聽說讀寫都算過得去,還用它寫論文,現在卻忘得差不多了,畢竟快二十年前的事咯!沒有環境練習,慢慢就變模糊了,真是人生的悲哀!
版主回覆:(03/12/2009 12:16:46 AM)
您說得沒錯,其實說穿了,學習語文就是要有使用環境。
小鬱老師家先天上就比我們大部分人都幸運,因為有專業的中文老師在家親授,且更有這麼多大人願意花心思創造環境給一個小朋友學習(啊呀我忘了這是下集的內容,不過無所謂啦反正已經貼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他們這家人為了教育所下的苦心實在不多見…然而話又說回來,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價值觀與目標,這家人的做法未必就一定適合那家人,對吧?
以說客語台語為業的大概就是新聞主播吧. 其他的時候那是母語, 不用特別用證照吧.
蠻贊成你第二篇 comment 的最後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