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

當我們講一個人很真的時候,通常指的是這人對待別人的態度而言。但是實際上,我們拿出來的「真心」到底真的「真」嗎?

最近有一位網友跟我分享她寫作的心得,提到她靜夜寫作時的感受。「其實我們有時在與人對話時,我們所用的話語都修飾過了;甚至是對自己的家人。不是不願說真話,而是怕對方擔心了;對於朋友也不能太說真話,因為又怕朋友也擔心。

「再者,『真話叫人感動,卻也讓人離去』。…在白天時回email會比較理性,但在夜晚就比較感性。其實理性感性都好,因為這是個有情世界。」

她與其說是在講寫作,毋寧說是講做人。為了怕人誤會、怕人擔心,我們學會圓融、學會迂迴、學會三思而後行。但是就在這週到之中,起初的「真」卻打了折扣。正因為世界有情,因此我們多少得隱藏真情,以免有情變無情;因為出於一片真心,所以我們多少得修飾潤色,以免真心換傷心。這,似乎是人生的無奈。

除非永遠做獨行俠,否則只要有人在你身旁,這樣的無奈,應該是免不了的;而如何看待這樣的無奈,乃至於說服自己,將部分的真心隱藏,轉化為圓融的功夫,我們則稱之為人生的智慧。

只是,當我們齒危髮禿,以此圓融的智慧回首前塵之時,會慶幸還是惋惜呢?如何權衡拿捏這真心與圓融之間的分界?

在〈真心〉中有 2 則留言

  1. 这讓我想到耶稣称赞拿但業说:“看哪,这是真以色列人,在他心裏没有詭詐的。”没有詭詐便是真人。“爱心说诚实话”,没有爱心不如不说,这些应该不算虚假才是。
    版主回覆:(04/25/2009 04:57:56 AM)
    沒有錯. 而且我這裡說的其實比較不是在講詭詐或謊話, 而是為了避免所愛的人誤會或多心而做的善意修飾- 基本事實沒有變但是情感色彩上卻有些微差異…

  2. 其實因怕對方的擔心,講真話的時候,好像只能在跟自己心靈上的對話或是在對一個萍水相逢的人, 因為您以為這輩子也不會再見到了.
    版主回覆:(04/29/2009 05:11:17 AM)
    的確,對萍水相逢的人有時反而比較容易說真話,因為沒有其他牽連不怕傷害;但久而久之,這萍水相逢的人在你心目中,可能也因此而不再只是萍水相逢了,屆時是否有會有新的顧慮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