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聽到詩班獻詩了。
因任務關係,平時週日戰備,無法參加聚會。不能聚會,自然就聽不到詩班獻詩了。雖然身邊有中英文詩歌的錄音帶,可是就是少了臨場一份感動。每逢週日上午,心裡總盤算著:現在忠勇正在上主日學……聚會開始了……下午有沒有練詩(便當吃什麼)?
這些多半也只能在紛亂的腦袋裡,想像、盼望。
約莫一、兩個月,甚至更久,碰到難得週日假期,匆忙辦完日常瑣事,跑到山外的教會。
雖然不是第一回踏進教會,但心情總是期盼中帶著陌生:稀落的會眾,除少數老幼婦孺外,一片的綠。會前沒有練詩,多數人各安於座。不知何時,前座的阿兵哥走到台前,開始領會;一切程序如同往昔,但卻迥異於記憶。
印象中,整齊的詩袍、優美的伴奏、律動的指揮,融和成悠揚的旋律。詩班、會眾,人人同聲頌讚……
在這裡,傳道夫婦一位司琴,另一位則和一、二位軍中青年、還有一、二位會友–也許是帶著孩子的母親,也許是白髮彎腰的老人–「任務編組」式地組成了主日崇拜的詩班。
沒有詩袍、沒有指揮。
不太和諧的歌聲中,夾雜著伴奏彈錯的、努力更正的簡易鋼琴和弦。
這就是金門山外教會–一個青年人赴台闖天下,只留下老、幼以及駐軍地方的教會詩班。而這樣的詩班,還不是每次聚會都有辦法組成的。
從小就是合唱團員,又有幸進入忠勇詩班的我,在享受了多年和聲之美後,每次踏進山外教會,都被這裡的詩歌所震撼。
兩種不同的景象,卻代表同一顆愛主的心……
~珍惜我們擁有的~
八十二年十一月八日凌晨零時記于金門南雄
原載於忠勇教會詩班通訊1994年第1期
我每次看到這篇文章,或是看到相同的文章,我都會想起來一個對比,sophia曾經有一個網路,同時放上了訓練精湛的聲樂家在音樂廳伴隨著鋼琴獨奏唱著哈利路亞的詩歌。
另一個則是溫州大陸教會,一堆人穿著土氣,卻擠的滿滿滿,拍手唱著五音不全的小敏詩歌。
我和你分享,我的眼淚真的從後者當中流下,我一點也不被那位聲樂家感動,有著高超的技巧,卻沒有生命的真實;也許友音樂素養的人不這麼認同,他們也許花了許多心思樣將最好的呈現給神,但是捫心自問,是要神的悅納多,還是要人的掌聲多?
左右對準,完美的音準,還會左右搖肩膀,前後兩排不同方向的交錯,卻是在別人稱讚的時候,笑的燦爛的說道,感謝主感謝主…
我不是憤世忌俗,但是神是否會說"你們不要再獻虛浮的供物。香品是我所憎惡的;月朔和安息日,並宣召的大會,也是我所憎惡的;作罪孽,又守嚴肅會,我也不能容忍。"
因為"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
我前一陣子到一個教會講道,就看到這樣的景況,令我不勝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