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鬱老師的公車教學 (3) 學才藝的背後

 

這一天下班,我和小鬱老師一起去搭捷運。


通常我都是搭公車上下班,因為公車站牌就在巷口;小鬱老師就不一定了。講求效率的她會按照當天的交通狀況,以及下班後的相關行程來安排,雖然十之八九會搭巴士,但假如下車後要去靠近捷運站的地方,甚或高速公路塞車造成巴士誤點,她也會去搭捷運-反正老公辦公室離捷運站不遠,機動調度接送一下就是。

 

至於我呢,反正多搭一站就到太座公司附近,請她下班來接我,再去公車站牌取車即可。因此也就同行聊上了。

 

兩人站在捷運車廂,聊的是她女兒Sophia。一如此間絕大多數的華人第二代,Sophia從小就開始接受父母的栽培。除了學校課業之外,學中文、學才藝都少不了。而當時七歲的Sophia正在學畫畫與鋼琴,另外也即將開始陶藝課程。

 

Sophia對於美術有相當濃厚的興趣,門外漢的我,從她的畫作看來,也覺得她頗具天分。家中顯眼不顯眼之處都有她的鉛筆畫、水彩畫、油畫…  而小鬱老師也積極地為她探聽其他美術類才藝的課程。

 

Sophia很喜歡美術類的東西。只要給她紙筆,她就可以自得其樂;週末出門去上畫畫課也都是她催我們,生怕會遲到。」這也難怪,雖然是週末的才藝課程,但小鬱老師仍舊十分認真地四處打聽尋訪比較,幫女兒找到一位本身實力堅強,對孩子又有耐心,懂得啟發孩子的老師-不過就是離家遠了點,在柏克萊加大(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附近,高速公路車程約莫半小時。

 

「是幾點的課啊?」

 

「週六早上九點半。」

 

「那你們都幾點起床啊?」

 

「因為是週六,所以可以睡晚些,可以到七點半才起床。」

 

七點半「才」起床?令我想起當年在金門當兵時,營區大門寫的「愛的教育,鐵的紀律*

 

才藝課通常至少都得上一個鐘頭。一般的家長都會在離家不太遠的地方找老師,這樣小孩子上課時可以回家,或者在家附近辦事情。然而Sophia的才藝班距離說遠不遠說近不近,那麼接送與中間的時間安排不是很麻煩嗎?

 

「所以我另外也在附近找了一位陶藝老師(這我知道,是最近才跟我另一位住在柏克萊加大附近的朋友打聽的),是下午一點的課。到時候Sophia上完畫畫課休息一下全家一起吃個飯(通常除非真的忙,否則她老公也會同行,以增進親子關係),剛好接著上陶藝課。」

 

除了順路之外,我猜她一定還有其他考量。「這個陶藝班是專教陶藝的,不是附設在才藝班裡的課程。」這有什麼關係呢?「很少有人為了小孩子專門開陶藝班,因為教陶藝很髒很麻煩。大部份附設陶藝課的才藝班都比較是『順便』性質,讓小孩隨便捏捏土高興就好。」

「我想Sophia對於美術才藝不敢講有天份但至少都很有興趣很專注,因此希望她能跟專門教陶藝的,比較認真對待學生的老師學。剛好這位老師也願意收她。」

 

大人呢?兩堂課起碼各佔去一小時,回家又太遠,豈不是很浪費時間嗎?「可以去附近購物。要不然就是在車上等。我老公喜歡看書,車上看書吹冷氣蠻好的;我通常都會帶著筆記電腦,可以用無線上網卡連到公司,處理週間辦不完的公務。平常雜事太多沒有比較大塊的時間,剛好這段時間可以用。」

 

難怪她要花六十幾塊(美金)月費辦無線上網卡,又難怪我有時候週一上班會收到她週末email回覆給我的,她審核過的翻譯或是公文。

 

先前說到Sophia對美術方面熱中,但接著聊到鋼琴,卻讓小鬱老師搖頭。Sophia學琴已經兩年多,卻始終提不起勁。小鬱老師自己從小一學琴到高三,雖然我無緣聆聽她彈奏,但是凡事認真的她,想來琴藝應該不惡。有沒有陪她練習甚至自己教?

 

「我當然試過自己教她,也想了些方式激發她的興趣,但是她始終很抗拒。」想到自己當年也是被嚴師逼到對鋼琴極度反感,每次上課都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小學二年級左手意外骨折中止學琴時,內心居然開心無比。因此Sophia的心情我感同身受。

 

她進一步解釋:「學鋼琴跟學美術完全不一樣。畫畫或者陶藝基本上不太有進度,也不見得需要練習,自己高興就可以;鋼琴的話進度比較嚴格,也要私下花時間練習才能打好基礎。Sophia的個性就是:可以專心做喜歡的事情,但對於興趣不大的事情就沒有定性。」

 

「大部分的小孩子都不喜歡練琴,因為練琴很枯燥;但是我認為這也是一種訓練。」沒錯,我自己走過這個階段,因此曉得練琴的確枯燥乏味,但可以磨練孩子的專注與耐心。相信大部分家長要孩子學琴未必是要孩子成為音樂家;除了培養興趣以外,這的確也是練琴的一大收穫。

 

「假如她真的不喜歡,是否就考慮讓她停學呢?雖然有點可惜,但總比逼到最後痛恨音樂要好得多。」我以過來人的身分提出建議。儘管我現在完全不會彈琴多少有點遺憾,但要不是停得早,以我的個性必定恨死音樂,也就沒有後來參加校內外合唱團、歌劇團等愉快的經驗,大學合唱團的鋼琴伴奏更不會成為我的另一半

 

「我有在考慮,但我想再等一陣子。」

 

「為什麼?」

 

此時列車進站,小鬱老師就要下車了。道別前她匆忙回答了這問題,讓我印象深刻-

 

「人生本來就要面對許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我不希望讓Sophia小小年紀,就覺得可以光挑喜歡的事情做,不喜歡的就可以不面對。總要讓她盡力嘗試一下


 



 

*這兩句話在台灣的陸軍營區大門口進門方向是很普遍的對聯式標語。反面(從營區出來)寫的則通常是「軍令如山,軍紀似鐵」。

 

小鬱老師的公車教學 (2) 女兒的生日Party

 

「下下個週六有沒有空?」


「應該有吧」記憶力欠佳的我,即使是查了行事曆也沒把握,除非問過老婆大人。「什麼事?」

 

Sophia下下星期日過七歲生日,我想邀請同事來家裡開個生日party。」


原來如此。為孩子生日party在美國相當普遍,尤其是中等以上的家庭,父母往往得挖空心思幫孩子想不同的主題。好比說花個幾百塊錢,包下一家玩具熊製作店兩三個小時,讓每位受邀的小朋友都可以親手選材料並製作屬於自己的玩具熊帶回家,就是此間最受小小孩歡迎的慶生點子。


小鬱老師的賺錢本事一流,又只有一個寶貝女兒,想必這生日party會別出心裁吧?


「我邀的幾乎都是有小孩的朋友,這樣他們可以跟Sophia一起玩。」如此說來我還真是受寵若驚呢。「但是我們辦的很簡單,而且我也沒有跟她說這是幫她辦的慶生會,只說媽媽要請客,到時候會有幾個小朋友來家裡玩。」


「為什麼?」這我就真的不明白了。


「因為我們家沒有年年辦慶生會,我也不想讓她覺得,父母親應該要幫小孩子開生日party。」


不認識小鬱老師的人一定會覺得這媽媽很小氣或是很矯情。然而實際情況呢?


當天下午,我跟太太懷著好奇的心情,首次造訪小鬱老師家。她家是這裡很普遍的那種兩層樓、雙車庫加上後院的獨棟房屋,門面看來很簡單清爽,正是她的風格。


開門的小鬱老師穿著非常家居的T-shirt,顯然還在忙著預備。「歡迎光臨!你們是第一個到的客人!」招呼我們進門之後,她馬上回頭叫Sophia出來跟叔叔阿姨打招呼。此時我完全相信小鬱老師的家庭教育是屬於樸實無華的那一種,因為小壽星穿的是那種不注意看會以為是衛生衣的長袖T-shirt與運動褲,完全沒有被打扮成當天女主角「應有」的絢麗。


小女孩是那種內向害羞型的,但還是乖乖地跟大人打了招呼。在往後的幾個小時,紮著馬尾的Sophia就穿著同樣的家居服,很稱職地接待來訪的小朋友,跟她那清湯掛麵的媽媽分工合作,讓大小訪客都能賓至如歸。


我在美國的華人朋友多半受過高等教育,且有不錯的經濟能力。家家戶戶也都很重視小孩的教育,但像小鬱老師這樣重視生活教育,時時刻刻在每個環節下工夫的卻十分罕見,且Sophia還是獨生女呢。


拆禮物的時間到了。在兩位小朋友幫忙下,Sophia將滿坑滿谷的禮物排好,一一拆封,並且當場向送禮的人致謝。小鬱老師則在一旁接過拆開的禮物,並把包裝紙壓平擺整齊。


禮物拆完,party也接近尾聲。小鬱老師母女倆在門口送客。我跟太太也預備打道回府。「等一下!等一下!」小鬱老師突然叫住我,然後在門邊儲藏室拿了個東西,把我拉到一旁交給我。


「這是什麼?」


「給小孩子的favor啦!你們帶了禮物來,當然要拿一個回去囉!」


所謂favor就是主人致贈參加婚禮或生日party賓客的小禮物。今天的favor是一個查理布朗漫畫圖案的日本進口馬克杯。原來這就是小鬱老師前兩個周末四處尋訪,為小客人們預備的favor 。好看,好用,大小與價格也都適當。


稍早Sophia已經分別致贈給所有到訪的小朋友了。而在兵荒馬亂的道別時刻,她還能想到我們沒有小孩,所以沒拿到禮物這件事,更讓我感受到她的細膩與圓融

 

小鬱老師的公車教學 (1) 居然有公車可搭!

第一天上班時在電梯裡,遇到一位穿著長風衣,身材嬌小卻很酷的女孩子。

怎麼看怎麼面熟-她不就是跟我面談的三位主管之一嗎?說時遲那時快,她已經跟我打了招呼,並且在出電梯之後,帶我刷卡進入(各樓層均有門禁的)辦公室。

原本人力資源公司是要我跟一位老美director報到的,但事實上,這位senior manager小姐才是我的直屬主管。因此我就誤打誤撞地跟上了我的老闆。

進公司之後,她一方面帶我到我的座位隔間,一面打電話給她老闆(也就是原本我要報到的老美),緊接著教我電腦登入設定與電子郵件帳號設定等種種細節,一點也不浪費時間。

在這中間她自己公務也很忙,電話聲不絕於耳;然而她仍抽空指點我公司方位、帶我認識相關部門同事,並且張羅文具、衣架… 對了,還有發電子郵件公告週知,說有新進人員請大家歡迎,並且邀集同事中午聚餐歡迎。

坦白講,第一次進大公司的我,這時候心情還是七上八下;但是在她無微不至的打點照顧之後,我開始對新工作充滿期待。午餐過後,她開始分配我一些簡單的翻譯工作。儘管她們缺人已有一段時間,累積的工作堆積如山,但她體諒我毫無相關經驗,因此給我相當充裕的學習適應期。不管是專業名詞問題、翻譯措詞討論乃至於英文拼字文法更正,她都耐著性子隨時回答我的疑問。

我是那種一次只能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的人,但她卻是貨真價實的專案經理。「所謂PM(Project Manager)就是打雜的。」她如此自嘲,但實情倒也相去不遠。因為要與各部門折衝協調,所以各種五花八門的人事物經常不請自來,需要極佳的記憶力、敏捷的反應外加多工處理的效能才能勝任。儘管她三不五時得開會、接電話、回信、解答問題…但仍有條不紊,鮮少有因為被打岔而忘記或出錯的事情發生。

她個子不高,反應靈敏,記憶力驚人,但精明中卻又無比親切。就好像大姐姐或者老師那樣。雖說是主管,但由於年齡相仿,又都來自台灣,過去在台灣工作經驗也算有交集(她在證券業我則在財經媒體),因此很快就聊上了。儘管工作忙碌,但她偶爾也會擺開龍門陣聊上好一陣,也算是紓解壓力的方法。

她父母都是老師出身,在家排行老大,造就了她認真負責又循循善誘的個性;而大二就帶著弟妹赴美求學,也養成了她獨立自主、不畏艱難的個性,外加十八般武藝樣樣通的求生本領。因此,往後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她理所當然地成為我的老師。

原本我是搭灣區捷運(Bay Area Rapid Transit, BART)上班,但同樣住在東灣的她卻告訴我,還有一種越灣通勤巴士可搭;而湊巧我家巷口就有一線公車經過。由於公車班次不多,知道的人又少,所以選搭的乘客不多;但若抓準上下班時間,搭公車其實也挺方便而且便宜。

因此,除了偶爾在公司有機會閒談之外,假如剛好同時下班的話,走到車站那段時間,就成了最好的聊天時段;而繼2004年這三個多月之後,我於2005-2006以及2007-2008又有兩次為她的單位工作,那時我已經搬到她家附近,因此也有機會搭同班車。

歷練豐富又能言善道的小鬱老師,就這樣為我展開了內容包羅萬象的公車教學。

小鬱老師的公車教學(楔子)誤打誤撞進公司

我是從台灣移民到舊金山灣區的。小時候家裡辦親屬移民,希望讓我日後出國留學能省學費(美國公立大學公民或永久居民的學費比國際學生便宜八成以上!),然而僧多粥少,小學送的件,到了大學畢業當完兵兩年多才排到綠卡。

以一個剛出社會的菜鳥上班族而言,哪裡有可能每年往返兩三次坐移民監?此時綠卡成為我留之無用、棄之可惜的夢靨。掙扎一年之後,決定把這雞肋好好啃,到美國闖蕩看看。

憑著先前在台灣從事廣電財經媒體的資歷,我幸運地找到了舊金山的華文媒體工作;然而初來乍到沒多久,就碰上了網路經濟泡沫化,與有榮焉地加入了矽谷裁員一族。此後我一方面為一些媒體兼差做些新聞編譯錄播工作,一面重返校園拿個本地學位;全職的工作機會則一直沒著落。幸好老婆收入穩定又可幫我保醫療險,因此才能在此勉強立足。

少數族裔在異鄉奮鬥是艱辛的。儘管舊金山灣區的華人社群規模在全美甚至全球都是數一數二,但是做同樣的工作,在華人公司賺的錢,硬是比在同性質的美國公司少了好幾成甚至好幾倍,尤其是針對華人的工作更是如此。原因很簡單:少數族裔市場小,老闆相對賺得少;就算老闆賺得多,英文不好或是需要辦工作簽證,排隊想掙飯吃的華人多得是,你不做有人要做。因此,想進美國主流大公司,可以說是絕大多數移民又愛又怕的心願-怕什麼呢?還不就是語言與文化差異嗎?

回到正題。某天收到一封朋友轉寄的笑話,覺得蠻特殊的;但由於擔任過網路科技方面的記者,也寫過網路行銷跟網路安全的文章,因此我通常不太會大量轉寄電子郵件給他人。只是那天不知怎的,福至心靈之下,依樣葫蘆開始轉寄-當然該刪的該放密件副本的都有注意到啦。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收到一封兩年多前被裁員那家公司一位當年就不是很熟的主管的回信。她說她朋友任職的證券金融公司正在找一位網站翻譯,是臨時的職位,問我有沒有興趣。由於那家公司是全美五百大企業,他們的中文網站在業界也首屈一指,因此我就試著發信給她朋友,反正碰個運氣。

他們需人孔急-原本正職的經理請產假四個月已經去生了,需要趕快找到能墊檔的contractor(用中文白話講就是臨時約僱人員,也就是亞洲近年來流行的所謂「派遣人力」、或是大長今時代的「待令熟手」)。由於我做過網路媒體記者編譯,在台灣製作過財經新聞節目,因此在各方面都沾到一點邊的情況下,誤打誤撞地進了這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