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鬱老師的公車教學 (22) 機會教育學中文 (下)

「你記不記得劇中高里長的爸爸,那個在家裡開私塾教村民認字的老爺爺?」

「記得啊!他在家裡教大家認字寫書法,幾個小孩也跟著學嘛。」我還是覺得很奇怪。


「我們家就有點像這樣子。我爸爸是國文老師,從小就教我們幾個小孩學書法。現在他退休了,雖然沒有像高爺爺那樣開私塾教街坊鄰居,但是他每天都會去接Sophia放學,然後教她學中文。」

難怪小鬱老師辦公室cubicle牆上掛著幾支毛筆作裝飾,原來背後有故事的。

「我爸搬到美國來的時候,把整套的國語教材都帶來了,從學注音符號的國語課本首冊開始,一直到國三的國文課本都有。所以Sophia 從五歲開始就學注音符號,一直到現在,進度基本上跟台灣小學生差不了太多。」

「那Sophia還真的很幸運呢!難怪她的中文這麼好!」

「但是在這過程中也還是出現過困難。」小鬱老師解釋說,「因為其他外國小朋友都不講中文,所以她後來也會排斥學習。畢竟小孩子都愛玩,額外花時間去學其他小朋友都不必學的東西,心裡面總會不痛快。

「所以總的來講,我們家的優勢是在於家裡有老師,不必花錢上中文學校;但是別的家長碰到的困難,我們一樣需要面對。」

「那你們怎麼辦?」我對中文教學一向有興趣,週遭也有許多朋友的子女有類似的困擾,因此對小鬱老師的解決之道十分好奇。

「其實你也知道嘛!學語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使用環境。所以我們就把握機會,隨時創造中文環境讓她用中文。

「寫字認字方面除了課本以外,我們也給她一些簡單的童書試著看;後來稍稍大一點會的字多了,就鼓勵她寫簡單的童詩投稿,就像剛剛說的。至於聽跟講,我們規定她只要在外婆家就只准講中文,因為阿公阿媽聽不懂英文。所以現在她不但可以聽可以說中文,還可以聽台語,只是不太能夠講。

「在我們自己家,我們雖然沒有硬性規定,但是我會經常問她剛剛講過某件事情或某句話的意思,要她用中文講給我聽。假如她講不出來,我就用比較簡單的中文解釋,直到她也可以用中文表達為止。

「外出的時候也一樣。我們會找機會玩些遊戲。好比說週六我跟老公載她去上才藝班,路上就會玩文字接龍,每人造一個詞,下一個人造的詞開頭要跟前一個人造的詞後面那個字一樣或者同音;或者說全家出去玩的時候,大家不管大人小孩,就以車窗外看到的東西,好比說電線桿、紅綠燈之類的為題目輪流造句。去中餐館吃飯時也會給她看菜單讓她負責點菜。總而言之,就是要讓她學以致用。」

我實在很佩服小鬱老師一家人的精神。因為對於美國華人家庭來講,父母長輩要做到這些需要相當大的耐心。小朋友在學校都是說英語,作業報告也都用英文,看的電視上的網也都是英文;另一方面,華人家長尤其是矽谷這裡的家長多半也在英語環境工作,很多時候用英文回答孩子的問題,反而要比用國語方便得多。久而久之,小朋友只剩下中文學校上課時間才有機會說國語,學習效果自然打了不少折扣。

更重要的是,我注意到小鬱老師自己都參與這些活動。很多家長會以上對下的方式「出題目」給孩子練習,但是小鬱老師夫婦乃至於其他家人卻以「全家人玩遊戲」的方式寓教於樂,讓孩子感覺父母親很重視,從而不會覺得是大人在找小孩子麻煩…。

「那你們希望Sophia的中文到怎樣的程度呢?」我知道現在有很多家長不完全是衝著文化傳承的因素要小孩學中文,而是因為在全球中國熱影響下,北美有愈來愈多學校將中文納入選修課程,家長希望小孩因為文化優勢學些中文,將來在考SAT或AP(註)、申請學校,甚至出了社會後對大中華區做生意等等會有幫助。而Sophia的中文程度已經好過大部分同齡的華人第二代,這從她曾經參加此間中文學校聯合會的作文比賽,成為唯一一個沒有上中文學校的獲獎小朋友(其他參賽者都是中文學校代表)就可以看出。

小鬱老師家一向重視教育。她曾告訴我:她在南部鄉下長大,爺爺是務農的十分刻苦,雖然自己沒唸甚麼書,但深深體會到教育的可貴;因此小鬱老師的父執輩個個都苦讀出身,而這樣的家學淵源也一直傳承下來。因此,倘若小鬱老師希望Sophia能夠在升學方面善加利用她的中文程度,也絲毫不會令我訝異。

但她的答案卻出乎我意料之外。「其實我們對她並沒有太大的期望。我只是覺得,既然身為中國人,就應該能夠用中文表達自己。只要她能夠跟我們用中文溝通,不要讓我們老了之後覺得女兒是個外國人,跟我們有距離就好了。至於其他附加價值,我反而覺得不是那麼重要… 」


 

附註 美國沒有國家統一的大學入學考試,由教育考試服務處主持的對學生學術能力評估的考試叫做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簡稱SAT。其成績是大學決定錄取以及評定獎學金發放的重要參考指標。(資料來源:http://www.fengtipoeticclub.com/baozhen/baozhen-e050.html)

1994 年美國大學理事會在語言學科考試中,推出了SAT中文測驗,2007年5 月又開始推出了AP 中文考試。美國高中的AP (Advanced Placement) 學科課程,是是一般學課課程的進階課程,AP 課程相當於大學二年級的程度,高中學生通過AP 學科考試可以得到大學一、二年級的學分。(資料來源:http://211.147.225.34/gate/big5/www.jxllt.com/?artid=MjQxNjc=&F=dmlldy5odG0=)

小鬱老師的公車教學 (21) 機會教育學中文 (上)

如何讓小孩乖乖學中文,可以說是此間家長最頭痛的問題之一。

以往在台灣,大家都是卯足了勁學英文,近幾年來英語教育往下延伸,政府又實施全民英檢,因此台灣的英文學習熱可以說是方興未艾;然而國人同胞可能難以想像的是:在美國要小孩子學好中文,可能比在台灣要小孩學好英文還難。


原因很簡單:台灣學英文是全民運動,但是生長在美國的小孩整天聽的講的是英語,同學朋友也都說英語,因此就算家長在家裡講,小朋友多半也講得鴉鴉烏;至於要他們週末上中文學校或是另外學習漢字注音拼音什麼的,更容易引起反彈。

因此當我聽見Sophia可以用國語對答如流,甚至還三不五時投稿時,內心實在感到驚訝。因為雖然我另外也有幾位朋友的小孩可以說國語,但是有些只能聽說不會讀寫(這已經不簡單了!),像Sophia這樣,七八歲就可以寫一些童詩短文之類的實在不多見;而且這些小朋友的媽媽都是全職家庭主婦,可以花比較多的時間在孩子身上。

有一天,小鬱老師拗不過我,帶了一份《世界日報》的兒童版來。這份報是她特別收藏的,因為上面刊載著Sophia的作品。於是今天的下班公車就成了兒童中文學習教室了。

整版都是小朋友的作品,旁邊還附有注音符號。說真的,我大概已經二三十年沒看過這樣的報紙了,還有點不習慣呢。

Sophia這篇是童詩,主題是鉛筆盒。小小一個鉛筆盒,被她描述得五彩繽紛;裡頭的居民(當然就是鉛筆、橡皮擦、削鉛筆刀等等啦)各有特性卻又和睦相處。小女孩的單純與天真,在短短幾句話裡表露無遺。

「她真的很有創意呢!」

「其實小朋友都很有想像力,假如經常讓她練習發揮,就可以激發她的學習動機。」小鬱老師說,「自從她第一次領到稿費支票之後,就積極投入創作,每隔兩三個星期就去投稿… 」

「還有稿費啊?」我很訝異。「我還想說登出來就是很大的鼓勵了呢。」

「有啦,七塊錢美金。不過你說得對,我們都跟她說稿費不重要,登在報上才了不起。」這時司機打開了空調,壓縮機噪音大作,迫使她稍稍提高了音量。「但是後來也很傷腦筋,因為兒童版每週只有一次,只要兩三週沒有見報她就會有點失望… 」

「這樣不太好吧?」我總覺得小朋友得失心不應該太重。

「對啊。不過小孩子願意用心總是好事嘛。所以我們會告訴她:這個兒童版有很多小朋友投稿,編輯叔叔阿姨也要讓別的小朋友的文章有機會登啊,所以也不能老是登你的。還好她也聽進去了。」

「那就好。不過話說回來,你們是怎樣讓她這麼有興趣去學中文啊?好多朋友的小孩都不願意學呢。」這是真的。別人不說,光是公司裡幾位媽媽同事,每次聚餐少不了提到小孩多排斥上中文學校、多不願意跟父母開口說國語。只有小鬱老師從來沒提過這問題。

「其實我們家真的很幸運。」小鬱老師說,「你有沒有看過《草山春暉》*?」

「你是說那部講高里長家的電視連續劇?看過啊!當初那DVD不也是你借我的嗎?」我心裡納悶著。

「對對對… 我都忘了!是我推薦你的!」小鬱老師笑著說,「現在記性真的愈來愈差了!… 對了,你還說胖胖的爸爸是高家老大的同學對不對?」

「對啊對啊,這世界實在太小了!」我也笑起來,「不過,這跟學中文有什麼關係啊?…」

(待續)

 



附註 《草山春暉》是大愛電視台的連續劇,描述草山(陽明山)上一個古道熱腸的花農里長伯,以及家族第二代胼手胝足,從草山到台北在到西雅圖的奮鬥歷程。該劇著重於孝道與手足親情,迥異於一般的戲劇題材。播出時以「沒有反派的連續劇」意外獲得高收視率,並獲得兩座金鐘獎。

 

小鬱老師的公車教學 (20) 忘年之交

自從小鬱老師到我家探訪過我媽媽之後,她們就建立了美好的情誼。

雖然她們見面的機會非常有限,但是因為媽媽很看重小鬱老師的細膩與穩重,因此有時候有些跟美國生活相關的問題,好比說房貸、理財、醫療等等,都會要我去請教小鬱老師的意見;而小鬱老師也很熱心地給媽媽詳細的諮詢。

有一次我回台灣,媽媽要我帶回一件手提行李,指名要送給小鬱老師。

「這是什麼啊?又大又重的!」

「這個叫做『泉之頌』(註),是我畫給小鬱老師的。裡面可以裝水,插電之後馬達就會打水上來,就有潺潺流水循環不息了。是客廳很好的擺飾!」

媽媽雖不是職業畫家,但她的國畫與油畫都有相當水準,也舉辦過畫展;這兩年熱中於畫陶,偶爾也將得意作品致贈親友,先前就曾經手繪茶具送給小鬱老師夫婦,還題上二人的名字;只不過這次這個罈子足有籃球般大,加上保麗龍與硬紙箱,對一個經濟艙乘客來講,手提上飛機擺在腳邊的確不是很方便。

然而這是「媽媽」對「老師」的心意,當然沒話講!誰教她們都是我的「長輩」呢?

開玩笑的。從我小時候就經常聽媽媽說:實在很希望有個女兒(因為我家除我媽以外都是男生);而小鬱老師聰明幹練又應對得宜,因此成為媽媽的忘年之交也理所當然。小鬱老師收到這份「大」禮之後,少不了也寫信感謝一番,端得是皆大歡喜。

往後幾次來美,媽媽都會盡可能地找機會跟小鬱老師見個面。有時候是邀請到我家用餐(我媽的廚藝一流,不是我吹牛!),有時候則是燒了菜要我送去;小鬱老師也一定會問清楚我媽媽來美國的日期,為她預備好小禮物,或者是邀我們去泡茶聊天。

但這些都算是「傳統」的,不算很稀奇;反倒是有一回小鬱老師的「諮詢服務」讓我印象深刻。那是發生在某年的母親節前約莫一兩個星期,我還在為禮物傷腦筋,實在不知道該預備什麼好;想到小鬱老師以前曾為我漂亮地搞定回台灣的伴手禮,自然而然地又找她求救。當然啦,又是在公車上。

「我實在不知道要準備什麼送我媽。基本上日常生活用的她都不缺,服飾類的東西她喜歡但是我外行不敢亂買免得吃力不討好…」相信大家都同意此言不虛。送女生服飾涉及身材品味,原本就是高難度的事情,再加上是送長輩,更要考慮若沒送到心坎裡的話長輩反而會心疼捨不得,說不定還弄巧反拙。

小鬱老師是購物行家,對服裝、包包、保養品之類的也很在行,因此我預期她會在這方面給我一些建議,讓我買到適合我媽媽的東西。不料她竟然開門見山地建議我:

「你買個iPod送給媽媽嘛!」

「iPod?」

「你媽媽不是很喜歡唱歌、聽歌嗎?」

「可是這種高科技的東西,還要連接電腦同步傳輸什麼的,我想老人家一定用不來。」我媽媽雖然會上網看新聞寫電子郵件,但她對稍嫌複雜的電子產品都望之卻步。其實不要說她,許多功能花俏的電子產品,我自己有時候都嫌麻煩呢。何況這種不到巴掌大的小東西,恐怕她看都看不清楚,更別說操作了。

「不需要連電腦啊。」

「不連電腦怎麼用啊?胖胖就有一個iPod,除了存歌曲以外,充電也是用那條USB,除非另外花錢買充電器,但那又太麻煩… 」

小鬱老師微微一笑:「你真是的!iPod裡面可以存幾百幾千條歌,你不會把它買來之後,先把歌曲灌進去再送給張媽媽不就好了嗎?她三四個月就來一趟美國,你就趁她來的時候,幫她update一下嘛。

「至於充電,我想你也不會希望張媽媽天天戴著耳機吧?那樣太傷聽力了。你就買一個外接喇叭,iPod放上去就可以充電了。」她不忘考量我的經濟能力:「不必買Bose那麼貴的,普通一點的大概四五十塊就有了。」

「我還是怕我媽不會用耶,她英文不好…」

「我建議你買iPod,就是因為它有中文介面。其它牌子的MP3 Player價錢便宜很多,但十之八九沒有中文。我想以張媽媽的電腦使用情況,學會應該不難。」

看我面有難色,她淡淡地說:「我不勉強你啦,這只是我的建議,你自己考慮看看。」然而微微一笑之外,她還眨了眨眼睛,彷彿已經預見了什麼似的…

我與胖胖商量了一下,還是覺得小鬱老師的建議有點冒險;然而幾天過去了,我利用下班時間跑了幾家商場,也上網看過許許多多的東西,但總覺得不適當。終於在週六上午,我到家附近的Circuit City(電路城,美國第二大消費電子產品連鎖賣場,這兩天剛破產倒閉了)去參詳研究好一陣子,最後決定買下一台iPod Nano、一台外接喇叭兼充電座,以及皮套等小配件。然後花了幾個小時,灌了五百多首聖詩、校園民歌以及輕音樂演奏。

母親節當天,我跟胖胖捧著禮物盒去老哥家過節。其實我心裡忐忑不安,因為我知道假如這第一印象不好,媽媽一看就嫌麻煩的話,所有心血就白費了。

媽媽拆開禮物,看見裡頭東一盒西一盒,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開始緊張起來:「這些是什麼啊?是不是花了很多錢?…」

「不會啦,這是隨身聽音樂的iPod Nano,這是充電座,放上去可以把音樂放出來… 」我開始簡單說明這些東西的用途,並示範使用方法。「歌曲我都灌進去了,所以您不必連接電腦直接打開就可以聽。」

媽媽此時眼睛亮了起來,臉上笑容也逐漸燦爛。「太好了!這藍色好漂亮!大小又剛好,可以放在小錢包。這樣我在家也可以聽,去畫陶搭火車也可以聽。對了你說這叫iPod什麼?」

「iPod Nano,是比較小台的iPod… 」

「過兩天我要去洛杉磯參加你表妹婚禮,剛好可以帶去給她們看!我還可以帶去教會,給詩班那些年輕人看,我這個老太婆也趕得上流行… 」媽媽愈講愈高興。「真謝謝你們破費,準備這麼貼心的禮物!」

「沒有啦… 這是小鬱老師的主意… 」

「小鬱啊?她這孩子真的聰明又貼心… 」

媽媽當然也不忘「回報」-從洛杉磯回來之後不久,就燉了鍋紅燒元蹄,讓我載著她送到小鬱老師家。雖然因為小鬱老師要出門無法接待,但兩人手拉手在門口噓寒問暖,臨別時還要擁抱一番,讓從來都不擅表達的我,看了都羨慕三分呢。

難怪老媽多年來總念著: 兒子都沒用都不貼心,要是有個女兒就好了…

 



註 相關說明請按這裡(所顯示之作品並非致贈小鬱老師的那個)

 

小鬱老師的公車教學 (19) 自信與互信 (下)

下午五點半,小鬱老師問我:要不要趕趕看五點四十分的公車?我想反正公司到車站走路大約七分鐘,就試試看吧。況且也好幾週沒有搭車同行了呢。

車子開動之後,小鬱老師先是跟我聊了一下她休假的情況,接著就跟我說:

「斑尼鈍,關於今天早上的事,原本我想明天開會再跟你說的,但我想還是現在告訴你。我覺得你真的應該好好建立自信心。

「我看得出來,早上你離開的時候心裡不是很服氣,因為你不曉得早上Ashley有沒有跟我說你的不是,所以你才會急忙來解釋,否則你們那些email裡面已經非常清楚了,況且明天我們還有One-On-One,根本不需要這麼急著來找我談。

「以主管的立場,其實我覺得你這樣做不是很妥當。因為這讓人感覺你不信任你的同事,也不信任你的主管,好像怕你的同事說你壞話,而主管糊里糊塗就聽信了。」

或許事情沒有這麼嚴重,但是我或多或少確有此心態。所以我也只能默認。

「我對Ashley跟對你都是一樣的,都是就事論事。早上我跟她開會時我也直接告訴她:妳不應該在這麼小的事情上花這麼多時間,因為妳比較資深明白狀況,又是代理主管。斑尼鈍是臨時請來支援的,他對我們網站以及我們的整體工作情況沒有妳清楚,妳應該在一定程度的討論之後明快地判斷,然後繼續下面的工作。而她也跟我道歉,表示她以後一定會注意,完全沒有提到你。也就是說,事情完全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樣。

「另外我也跟她提了一點,我早上忘記跟你講的:我們可以開誠佈公的討論事情,但千萬不要用一種想要說服對方的態度,而應該以分享的方式。我知道你在中文方面有一定的堅持,而她也是個要求完美的人,因此你們應該以客戶需要與公司實際狀況為出發點考慮,共同找出適當的解決方案,而不是以各自的背景、知識領域或見解來考量。

「你其實也看到我們網站上很多中文不是這麼流暢。我不是不知道怎麼翻才翻得漂亮,但為了讓不同背景華人都能看懂且不會產生任何誤解,有時候我們必須妥協。我們的網站不是文學或媒體網站,任何詞彙或語句都可能影響客戶的交易,客戶假如因為誤解導致權益受損時,是可以告我們的…。」

她停下來,看了看我。我想當時我的表情一定又是那種又尷尬又慚愧。我跟她點點頭,她微笑了一下,繼續說:「這些事情我們以前也都談過,我相信你也都知道。希望你不要覺得我太多嘴…。」

「不會啦!怎麼會呢?我很謝謝你願意告訴我這些!」這是真心話。

「現在我想以朋友的立場再跟你多提一下,希望你不要介意。」我點點頭。

「我覺得你有時候實在太多心了,這會讓你自己陷入不必要的困擾中,而你多心是因為你缺乏自信,怕自己做不好、怕別人不肯定你,甚至不相信你。有時候有一點點這樣的心態是好的,因為可以提醒自己警惕自己更謙虛更謹慎;但長此以往,對你自己和周遭的人都不好。

「你今天來找我的時候我其實也有點難過,因為我一方面覺得你依舊缺乏自信,導致你對你自己的工作表現沒信心,怕老闆或同事誤解;另一方面你好像也信不過我,覺得我可能會因為一面之辭就對你產生成見。我們這麼熟了,你覺得我會因為這樣一件小事就在意,甚至改變對你的觀感嗎?就算別人說你什麼,你難道覺得我就會不經求證就聽信嗎?應該不會吧!

「真的,斑尼鈍,你要好好建立自信心。有了足夠的自信,你才能跟人建立互信,才不會老是被無謂的猜疑所困擾!」

小鬱老師的公車教學 (18) 自信與互信 (上)

小鬱老師難得休假,舉家回台灣過年。她不在的這兩星期,我跟組裡的Ashley合作一個網頁翻譯的專案。由於小鬱老師是我們的主管,也是實質要負責的人,因此她行前要我們相關的email都要copy一份副本給她。

Ashley來自香港,大學與研究所都是名校的英語和翻譯科系畢業,中英文素養均佳;而她雖然是正式人員目前又代理主管,但對我這個臨時約僱人員仍然相當客氣與尊重,所以合作起來相當愉快。

有一天,我們為了一個詞彙的中文翻譯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這個詞其實很普通,但是香港跟台灣的用法有細微的差異。我原本翻譯時習慣性地使用了台灣的用法,Ashley則告訴我香港的用法為何,並且問我是否可以修改。

語文這東西本來就不像數科理科有一定的答案,很多遣詞用字原本就是見仁見智;何況我們的網站涵蓋全球華人客戶,慣用語彙的差異的確應該考慮。因此我們雙方都花了好些時間,上網找了些參考資料,也各自詢問了來自中港台各地的華人親友同事,希望求取一個最適當的,大家都看得懂的用語。最終也順利產生了共識。

小鬱老師銷假上班了。照例地,要先快速地掃描她的email—信不信由你,她每天收到的電郵多達三位數字!因此如何有效率地篩選並且速讀,自然也是她的生存必備技能。而她也立刻跟包括我在內的幾位組員排定了一對一的會議,以便在最短期間進入狀況。

快到中午的時候,她發給我跟Ashley一封電子郵件。文中雖然肯定我們的努力,但也提到我們不需要花這麼多時間在討論一個簡單的詞彙上。她也指出我們的工作有很多,應該要更有效率地運用時間。

這封信讓我有點緊張,因為我是負責提供翻譯初稿的人,而我平日對於詞彙的使用與文句的順暢、語法的邏輯等又比較注重,因此我猜想小鬱老師可能會認為我過份堅持;而Ashley又是小鬱老師的職務代理人,我是否應該直接順從她的指示修改,而不應找資料提意見?

於是我跑去找小鬱老師。我把事情的始末從頭到尾告訴她,並且也告訴她我之所以花這麼多時間找資料提建議,完全是因為能提供Ashley足夠的參考資料進行判斷,而這也是小鬱老師以前教導我的:在提出自己建議,尤其是跟他人看法不同之前,一定要蒐集足夠的資料,一方面支持自己的見解,再者也方便其他同仁與上司做更全面的判斷。

同時我也表示,我希望她不會認為我錙銖必較,故意跟Ashley過不去。我明白Ashley再這領域比我資深得多,又是小鬱老師的代理人,我只是想把我的見解充分地表達出來而已。我之所以要解釋這些,也是因為小鬱老師早上已經先跟Ashley開過會,但我的會是排在明天。我不曉得她是否在會議中已經問過Ashley此事,更不曉得Ashley是怎麼跟她說的。

她面帶微笑地聽完我的解釋,然後告訴我:

「這件事情其實沒什麼大不了。我知道你們兩個都是很嚴謹的人,所以很用心求好。我不在的時候你們仍然這麼認真負責,我心裡很高興也很感謝。

「我之所以要發那封信,完全是因為我希望你們以後能夠注意到工作重要性的評估與時間的分配。我們事情原本就多得做不完,你們花這麼多時間在一個詞彙上值得嗎?我看你們來來往往的email這麼多封都嫌累了,何況你們當初花的工夫?

「即便這個詞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但是既然大家都看得懂,我覺得你們就應該直接採用其中一種就算了。我剛剛也跟Ashley講,我們是做財經交易網站,不是開語文學校。你們耗費這麼多精神,真的沒有必要。

「所以我沒有怪你們的意思,只希望你們以後能夠斟酌實際情況,不要在那些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上花太多工夫,耽誤了更重要的事。」

我向她道了謝,回到自己座位,但心裡還是有一股說不出來的浮動…(待續)

小鬱老師的公車教學 (17)金玉其外的美國

自從油價開始步步高升之後,搭越灣公車通勤的人明顯變多了。早晨上班很難像以前那樣,把細軟擱在身旁空位,舒舒服服地打盹兒。

一切正常的話倒也還好;假如碰到這樣的情況,就更令人傷腦筋了-

「喀啦喀拉… 嘎嘎嘎… 嘶-」一陣怪響之後,引擎聲、空調聲統統嘎然而止,車內突然一片靜寂;只剩下其他趕著上班,呼嘯而過的大小車輛,從窗外拋給我們的「唰-唰-唰」…

睜開迷濛的雙眼,我還在納悶是怎麼回事呢;只聽到前頭的司機用不太清楚的麥克風在說些什麼,車上的乘客則開始議論紛紛。往窗外一看,喲,我們的車子停在路肩!

敢情是出勤量太大,巴士先生鞠躬盡瘁啦。

好在沒有多久,另一台越灣巴士看到咱們落難(或者是我們的司機用無線電求援?)也減速靠邊停在路肩。兩位司機在路旁交頭接耳一陣之後,開始招呼我們下車,大家魚貫地登上那班見義勇為的SA線。好在SA線的乘客並不多,因此絕大多數的乘客都有座位可坐。早我兩站上車坐在比較前排,因此得以先下車的小鬱老師已經落腳在一位印度男士身旁並且寒暄起來(好個四海之內皆朋友!);而我呢,則是全車坐滿之後首位上車的「幸運者」…。

原本走高速公路的越灣巴士不允許乘客站立,但非常狀況之下也只得通融了。反正在台灣也站習慣了,況且也只剩下約莫二十幾分鐘車程,湊合著也就罷了。納悶的是:看來亮麗光鮮的大巴士,怎麼這樣就掛了呢?…

下班排隊候車時,小鬱老師給了我答案:「他們的外包的這家公司總共有305輛長途巴士,現在每天必須要有300輛出來跑,幾乎等於完全沒有調度的空間。所以保養維修相對比較吃緊;而遇到故障、車禍等事故的時候,也就沒有後援的能力,因此才會常常脫班。」

「你怎麼知道他們有幾輛車?」

「AC Transit網站上的新聞稿提到的。」一貫地輕描淡寫。

講到脫班,我無意識地看了看錶,已經五點四十五分了,預定五點四十開車的巴士現在還不見蹤影。此時從前方的站務員室走出一個黑人站務員,朝我們站牌方向走來,對著乘客喊話;由於月台上人聲車聲吵雜,因此他必須每走幾步路,就跟隊伍裡的乘客重覆一遍。

「880上有車禍所以塞車,車子大概再過十分鐘來。」站務員邊喊邊走過我們身邊。

「每次他們都是這樣講,反正我們也不知是真是假。有一次也是這樣,後來才聽到司機說前面那班車的司機不知道跑去哪裡了,所以兩班併成一班。」小鬱老師沒好氣的說,「他們車上其實都配有無線電,假如真的是塞車或者有車禍,應該能夠比較精確地估算時間;但是你看每次他們報的時間跟實際狀況都差很多。」話才說到這兒,就見到咱們的巴士已經要進站了,當場坐實了小鬱老師的指控。

不管怎樣,有車坐就好,早點回家才是真。大夥兒紛紛掏出儲值票卡魚貫上車。此時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Go! Go! Go!” 黑人女司機揮著右手要大家趕快上車,左手則蓋住收票機,意思就是免費招待,省去刷卡收票時間,趕快上車趕快開車。

意外地省了三塊半當然開心,但心裡仍覺得嘀咕:這樣子好嗎?

「這種事情我以前也碰到過。我估計他們一個司機可能得跑兩個來回,所以要趕時間免得耽誤下一班,還有他們自己的下班時間。」小鬱老師道:「反正是公司的錢,司機跟站務員也都不在乎。」

「美國很多公用事業的經營管理都有這樣的問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她分析給我聽:「員工有工會保障,薪水高福利好,公司也不敢隨便解僱;主管高層也是領高薪,反正都是民眾的錢。真的虧損厲害了,就要求政府補助,或者提案發公債。

「這也就是為什麼每次選舉都有這麼多奇奇怪怪的提案,要蓋這個修那個,但是卻統統強調不加稅。因為大部分百姓不會仔細去研究提案,只要聽說不加稅就願意投Yes;但是發行公債等於是向未來借錢,以後還不是要還?…」

老以為美國是民主典範,是先進國家;但其實美國長期以來都是在吃老本,911以來國際聲望與經濟的日益衰退,更讓人感覺富家子已開始日薄西山。許多外人稱羨的民主政治制度或是企業管理哲學,其實有太多的敗絮在其中。

美國將何去何從?唯美國是尚的台灣乃至於絕大多數國家又當如何自處?…

將心思從這種種沉重的問號中拉回現實,塞車路段已過,車速加快冷氣變涼,小鬱老師也已閉目養神,為稍後即將登場的主婦與母親工作儲備心力。

夕陽西下時分,巴士載著歸心似箭的乘客與司機努力奔跑。車內除了空調與難以隔離的引擎聲外,只有偶爾傳來的稀落人聲-不是打手機回家,就是借過預備下車;顯然大多數人也都抓緊這短暫的寧靜,偷得浮生半日閒。

也對,我等小人物,為此等國家民族世界大事無謂地傷腦筋,實在太不值得了。

追隨老師的腳步吧。或許周公會給我答案…

小鬱老師的公車教學(16)放下身段(下)

「另外我也發現,你對於某些不是很清楚的事情會不懂裝懂。我曉得你有時候是沒有抓到重點,這也難免,我剛來美國進公司的時候也是這樣,不過當場沒有懂,事後也要弄懂。

「有時候你問我問題的時候會欲言又止,其實我都看得出來。我曉得你心腸好,看到別人在忙就不好意思打擾別人,不過你可以不需要這樣,因為這些都是公務。假如對方忙的話自然會告訴你,那你再安排時間去找他討論。

「知識和學問都是從不厭其煩地去問人家得來的。若臉皮薄,怕去煩別人的話,你的學習就會受限。當然這跟人的個性有關,但若經常害羞不敢找人問找人幫忙的話,學習的腳步就會變慢。」

我沈默不語—倒不是惱羞成怒或是難過,而是在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因為這樣的個性而失去了什麼,並且尋思如何跟一些難溝通的人共事,因為我實在覺得這個Daniel很難溝通。我很想直接問小鬱老師,但也不太曉得如何開口才不會讓她覺得我是在抱怨或是反駁。

此時她大概也知道我在想什麼。「斑尼鈍,我知道你不是那種高高在上有身段的人,但是有時候你還是必須要先打開自己心裡的結,放下既有的想法,才能跟人溝通或是學到東西。

「我們學習的態度不能因人而異,不管對方是誰,都應該有勇氣跟能力面對對方,提出同樣的問題,尋求同樣的答案。儘管某些人難以溝通,可能得花比平常多三倍五倍的精神,但假如你不因此而放棄,仍然願意去做的話,溝通才會有效,學習才會有很大的成長。

「你現在比起剛進來的時候已經好很多了,但是根據我的觀察,你有問題多半還是問我,或者跟我們合作比較密切的幾位Publisher (負責將審核完畢的網頁內容透過出版工具刊登在網站上) 或Developer (負責網頁設計與編碼等工作),你要試著走出去,多跟其他Project Manager或者其他人接觸,否則你只會從幾個人那裡得到成長,這樣就會很受限。」

這一席話讓我想起:前一次我來這家公司做contractor的時候,有一次one on one meeting結束前,她也曾冷不防地問我一個問題:「你旁邊那個contractor是做什麼的?是哪家agency的?」

「我不知道耶,可能是做語音辨識方面東西的吧…. 其他我就不清楚了,因為沒跟他聊過。」那人經常帶著耳機麥克風,重複一些通常我們對電話語音系統才會講的簡單口令,所以我才如此猜測。

「你在這裡也做了幾個月了,連旁邊的人都不認識,」她苦笑搖頭,「這樣子你怎麼能開展自己的人脈呢?雖然他不是我們組的,但是好歹也是contractor,你難道沒想過去跟人家聊聊,說不定下次就有工作機會呢!你做contractor應該更重視這個不是嗎?

「下星期one on one我還會問你,你這個禮拜找機會跟他聊聊。這是我給你的功課….」

一年過去了,我對人際溝通還是膽怯,這方面成長還是有限。想到這裡我實在慚愧;很顯然地她也知道我的感受,所以才再一次地在下班之後,以朋友立場苦口婆心地教我。

「很多人都偏向跟喜歡的人共事,跟合不來的人則是敬而遠之。但是我覺得長久來講,對自己的工作也好、成長也好都是傷害。你看我好像很八面玲瓏,其實很多人我也都不喜歡。但這就是工作。

「假如我自己是大老闆,也許我可以選擇不要做誰的生意,但其實這樣並不專業;何況我們都不是大老闆,而是一定要coordinate (協調) 不同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出來的Project Manager。

「所以我期許自己:在職場上既然無法選擇與誰共事,那麼無論是誰,我都要能夠讓自己跟對方都感到很自在。不管是請教別人、溝通協調工作甚至談判都是一樣。這不是為了五斗米折腰,而是專業精神的表現。」

下一站就是我家了。她對我笑一笑,點點頭,補充最後幾句:「我講話比較直,希望你不要介意。前天你問我怎麼跟Vendor (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供應商) 通電話還這麼有說有笑,我現在告訴你,那個vendor非常難搞,我那天根本是閉著眼睛陪笑臉。你知道我的脾氣,我不是不可以擺身段找她麻煩甚至開罵,反正我們是客戶;但我覺得把事情盡快圓滿解決最重要;況且,假如連這樣的人我都可以在談笑中搞定的話,就表示我更接近專業經理人一步了。

「我覺得你也可以的。加油!」

小鬱老師的公車教學(15)放下身段(上)

「斑尼鈍… 你還好嗎?我看你好像無精打采的… 」

「是… 有一點沮喪啦。」

「剛剛開會的事?」

「對。我先前已經跟他IM (發Instant Message, 即時文字通訊) 過,也email過好幾次了,他都說沒問題,結果開會的時候居然那樣講,好像所有事情都是我自己編出來,要找他們麻煩一樣….」

「別激動別激動….」小鬱老師這會兒比較像是哄小孩的媽媽或者大姊姊。「我跟你說,Daniel這人就是這樣,他有時候講話比較誇大,你不要太放在心上。再說事情也已經解決了,不要生氣!」

「可是我….」

「不要嚇到其他乘客了….」對喔,我現在是在公車上,音量與儀態還是得注意一下。

「但是我真的覺得跟他很難溝通欸!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明明講好了,事到臨頭又變了樣,還反咬我一口!」我還是覺得忿忿不平。

「斑尼鈍!我有沒有跟你說過:這麼大的公司講的就是team work?」

「我知道啊!但是他也實在是….」

「先別急聽我說!」她整個人半邊側過身來認真地看著我(還好她個兒小不會太擠),「我們做PM (Project Manager, 專案經理) 的,什麼事情都要做,而且都是靠人家做。所以一定要能跟不同部門培養好的關係,並且做有效的溝通。

「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和個性,加上大家工作都很忙,又有自己的立場,壓力大的時候,事情就很容易搞混。他又是那種要面子的人,當大家的面絕對不會認錯。」

「那我怎麼辦?」我也知道每個人有不同脾氣啊,但是,「他有個性是他的事,不應該帶到公司來啊!」

「對對對你說得沒錯,」小鬱媽媽又開始安撫我,「但是人有脾氣總是難免嘛!你看你現在不也一樣?」

這番話說得我啞口無言,卻也令我啞然失笑。「對不起….」氣氛頓時輕鬆了不少。

「沒關係啦!放輕鬆一點嘛!已經下班了!」她笑著說,「我想我們雖然聊的是工作方面的事情,但還是可以用輕鬆一點的方式來談。我想我在這方面的經驗可能比你多一點點,所以想跟你分享一些心得,你不要把我當老闆,就當….當姊姊好了。」

「謝謝你。」我心裡覺得很安慰。至於拿她當老師當姊姊,我反正也習慣了。「你盡管說沒關係!」

「我剛出社會的時候,也很膽小,人家說什麼是什麼。但是後來發現,很多事情必須要主動去溝通,這樣自己才能學到東西,而且你的工作夥伴也才能知道你在想什麼,或者你有什麼地方還不明白。

「你很缺乏自信,也不喜歡講話我知道,所以你常常會用email或者IM。這些工具都很好,但是很多事情最好還是當面溝通比較清楚。尤其是比較複雜或者比較急的事情。大家工作都很忙,寫email很可能人家會漏掉或者沒有空仔細看。假如你在寫信之後再打通電話或者跑一趟人家cubicle 就可以確定人家是否已經知道了、已經處理了或者有什麼疑問。這不但可以保證你的事情人家會處理,也確定事情會及時搞定。而假如對方有問題的話,也可以當面溝通清楚。事先都講好之後,正式開會就比較不會有surprise的情況。」

她說得沒有錯。我的確比較不善於口頭溝通,尤其是用英語。這次的事情我寫了好幾次email,但就是沒有直接去找對方談,以至於我以為他同意了,但其實他並未同意….

「當然,也不是樣樣事情都要你跑去找人家,只是見面三分情,關鍵時候跑一趟或者安排一個一對一的小型會議,把事情先溝通清楚,正式來的時候就比較不會出錯。Email可以當作存檔也可以轉寄給相關同事,也是很好的工具。簡單講就是交互運用。」她知道我死腦筋,趕快強調這一點,免得我從此以後每天在各樓層間穿梭。

「此外,必要時打個電話或是跑一趟親口叮嚀拜託一下,也可以避免人家覺得你姿態高。辦公室文化很奇妙,有時候就是要跑這一趟,別人才不會覺得你有身段,也才比較願意認真幫你,或是教你你不會的東西。」(待續)

小鬱老師的公車教學 (14) 莫等待莫依賴 (下)

「我還是覺得很離譜,怎麼這麼大的事情就這樣,靠幾封email或者網上填表就決定了?美國不是很重視教育嗎?」

「其實這還不是最誇張的事情呢!我有沒有告訴過你,前陣子我去找Sophia校長的事情?」

「沒有啊!Sophia怎麼了?」印象中Sophia是個乖孩子啊,為什麼需要媽媽去找校長?

「Sophia沒怎麼樣,是學校的問題。她下學期要升五年級了,但是學校給她編班編到一個Combo Class,我覺得實在難以接受。」

她繼續解釋:「所謂Combo Class,就是把某個年級編班剩下的零頭,跟低一年級編班編剩的零頭湊成一班,這樣就可以少開一班節省開支。Sophia就被跟幾個四年級的編到同一班去…」

「那上課要怎麼上啊?」我從來沒聽說過還有這種事情,實在太令人難以置信了。

「就分組上啊,一部份時間上四年級的課,一部份時間上五年級的課。」

我知道近年來加州的預算問題一直很大,州政府雖然信誓旦旦說不會削減教育預算,但是逼急了還是會往文教方面開刀。很多城市的圖書館開館時間都一再縮短,學校設施維護更新也放緩了;現在居然還直接出現這種編班方式!

「這樣上課怎麼行?」

「所以我要找校長嘛。」小鬱老師顯然對此非常不以為然,但是她還是不疾不徐地娓娓道來:「暑假前我一收到通知就覺得很離譜,馬上去找Sophia班上老師搞清楚狀況。老師說Sophia的學習也好成績也好表現都不錯,可能就是因為這樣,校方認為她跟低年級編一班應該不會造成影響。」

「你也知道Sophia是個內向的小孩,她很努力學習,我們也盯得很緊,在一般的班級沒有問題,但假如分到這種奇怪的班,肯定會受到影響。於是我就連絡了幾個現在跟Sophia同班,下學期也被編到Combo class的同學家長。看看他們覺得如何。」

「結果大部分家長當然也不滿意,但是有些人就接受了,也有的想要等開學後看看實際情況再說。」這種事情等到開學後還來得及嗎?「對啊。所以我就自己寫email給校長。你也知道這小學是全市最好的小學,校長對於自己的辦學相當自負。所以我寫信時的語氣還得斟酌,既不能直接指責他讓他反彈,也不能太客氣讓他覺得沒關係。」我經常在公司見識她寫email跟其他部門交涉,所以很明白她的意思。

「當然這不可能光憑一封信就解決啦。等到他不痛不癢的回信寄來後,我就跟他約時間面談。」

「你跟他怎麼談的?」

「一開始當然是很客氣,跟他說明我們家長的顧慮。就像我剛剛講的,我女兒的個性我最清楚,她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肯定會受到影響,如此一來,我們家長當然會覺得很可惜,老師也一定需要花費更多精神來輔導她。」

「另外我也強調我們家非常注重Sophia的教育,她的資質不是頂尖,但是在這個學校到目前為止還都能有不錯的表現。我們很感謝學校的努力,也希望她能夠維持下去。總之就是軟硬兼施啦。」

「結果呢?」

「我那天跟校長耗了一個多小時。校長先前就曾經在學區開會時見過我幾次,知道我是真的很關心教育的家長,那天我也講得很實在,所以後來他就把Sophia編到正常班級去了。」

「其實這也沒什麼了不起,」她笑了笑,「在美國就是這樣,假如有什麼權益受損的事情,你就要馬上去爭取。很多人特別是華人都以為美國是天堂,其實在美國,奇奇怪怪的事情才多呢。但關鍵在於當你碰上時,會不會去主動爭取,還是只是坐著等別人反映好搭順風車,或者私底下抱怨… 」

「欸,你記不記得暑假時我們家不是去夏威夷嗎?」話鋒一轉,變成聊度假了?我納悶著,「當然記得啊!對了,你不是說第一天去玩回來,就掉了台筆記電腦?」大家忙工作忙得昏天黑地,都快兩個月了,還沒仔細問她來龍去脈呢。

「對啊,我就是要跟你說這事情,因為是一樣的道理。」小鬱老師又開講了:「我把筆記電腦放在行李箱內,行李箱擺在衣櫥裡,出門時還特別掛上請勿打擾的牌子,結果所有東西都在,只有電腦不見了。門窗也沒被破壞,擺明了就是有內賊。」

「我那時候就去找飯店保全,並且要求報警。他們當然不願意我報警啦,但是經理又已經下班了,沒有人可以做主,所以我堅持報警。剛好飯店樓下另外有事情有人叫警察來,於是他們就找了警察來做了記錄,說隔天再請經理跟我談。」

「第二天一早,我們全家吃了早飯,就直接去找經理。他們經理很客氣,但是也不願意承認錯誤,當然也談不上賠償啦。因為我也實在沒有證據說是他們的人偷的,他們也不可能讓每個自稱掉東西的人都獲得賠償。」

「那怎麼辦呢?你們不是氣壞了嗎?」要是是我家遇上的話,以我們「一門忠烈」的脾氣,要嘛跟飯店吵架,要嘛氣得沒心情玩下去,天天碎碎唸結屎面。

「事情都發生了,氣有什麼用?想辦法降低損失最重要。」她說,「從那天開始,我每天下樓吃早飯時就去『問候』一下經理,跟他『聊』個二三十分鐘,然後就把這事情忘掉,快快樂樂地去玩。因為生氣不但沒幫助反而掃興。難得全家出來度假,我可不想讓假期泡湯。」

「我都是客客氣氣地告訴他說:我們既然堅持要報警,就表示我是真的掉東西,不是來鬧事的,而且我假如真的要找碴勒索的話,也不會說就掉了一台筆記電腦而已。」

「結果呢?」

「我們是第一天回旅館發現電腦被偷的。從第二天早上開始一直到第六天上午我們check-out,我已經跟經理『聊』過四次了。他最後還是沒有賠我電腦,因為假如他賠的話,等於默認他們有內賊;但是他也曉得十之八九是服務生或者清潔工幹的,而且我也很有誠意沒有要鬧事或者獅子大開口,所以他給我們打了個折扣,另外這幾天在飯店的餐飲消費也退給我們了,差不多三百多塊(美金)吧。算是不無小補啦。」

「其實他們依法來講完全可以不必賠。但是美國就是這樣的地方,」她講到正題了。「美國講法治講規矩,但其實很多事情都很有彈性的。他們的主管也有一定權限,可以做一些必要的調整或補償。」

「所以我把這兩件事情一起提,就是要跟你分享。」她深知我正缺乏這方面的觀念:「只要你覺得自己站得住腳,就可以主動去交涉看看。但是要有準備,不要三兩下就被人問倒;態度上也要不卑不亢,不要一副心虛的樣子,但更不要大興問罪之師。這是老中最常犯的毛病。」

「總而言之,要積極、要主動,也要有準備,更要講道理。假如只是坐著抱怨的話,事情永遠不會改變的!」

小鬱老師的公車教學 (13) 莫等待莫依賴 (上)

「斑尼鈍,你能不能幫我一個忙?」

前一秒鐘還在夕陽餘暉裡韜光養晦的小鬱老師突然轉頭詢問正向周公扣門的我,還真嚇了我一跳呢。

「啊… 我還以為你睡著了呢!什麼事?」

「喔你在休息啊,不好意思…」此時她也才發現我在打盹。這也難怪,大家都忙了一天,冷氣公車乃是最好的搖籃。「是這樣的,我想麻煩你有空去一下市政府學區委員會的網站填一個表格。」

市政府學區委員會主管該市公立中小學相關事務。學區委員由選舉產生。儘管許多華人移民對於參與政治活動不甚積極,但由於學區委員會直接影響學區劃分與教育政策執行,因此比較關心教育的華人家長都會關注學區動態;而在從事高科技業的高學歷高收入華人較多的一些城市,近年來直接參選學區委員的華人也不少,且政績斐然,漸漸地也贏得了本地人與其他族裔移民的口碑。

但是以我們居住的小城來講,雖然在生活機能、教育、治安等方面也都不錯,但基本上不會被華裔社區認定為那種房價高昂,擁有高升學率名校的「好學區」城市,因此學區相關議題也不太會被老中談論或者登上華文媒體版面。

「可以啊。什麼事啊?我才剛剛搬來這裡,還搞不清楚學區的事呢。」我知道小鬱老師極其重視Sophia的教育,也常聽見她與其他媽媽同事分享關於學校活動的種種;然而,這回卻找上沒小孩的我,還說要請我幫忙,想必事關重大。

「是這樣的,最近我們city因為預算不足,打算關閉一所中學、一所小學。由於關閉學校牽涉到學區重劃,因此他們在調查各方意見。所以要請你幫忙上網填寫表格。」

「關閉學校?」

「對。先前已經開過三次公聽會了。我參加了其中兩場。」她這麼說我才想起來,前陣子有兩次她說要先離開公司去開會,我那時還納悶呢。

「關哪兩間決定了嗎?」

「決定了。第二次開會之後沒多久發佈的。原本有考慮關我們這附近的一所中學,但那所學校比現在要關的那所好很多,而且假如關了那所,我們這裡學區重劃的幅度就比較大,所以我們附近的家長多半反對。」

「那你有沒有在會中發言啊?」

「有一次。」我就知道。大部份華人家庭夫妻都上班,對於學區乃至於公共事務的支持多半侷限於配合子女就讀學校的活動好比說是募款;主動參與政府公聽會之類的人則少很多,會公開發言的就更少了。一方面是語言能力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華人的傳統文化使然。我們這位小鬱老師平常雖不是多管閒事、急公好義型的人,但對於保障家人權益,特別是可能影響寶貝女兒的未來的議題,向來是不遺餘力的。

「那麼現在的情況呢?」

「現在已經決定關另外一所中學和一所小學,都是在880公路以東的(註一)。重劃學區的提案有四個,我想請你支持的第四案是會把你家跟我家劃到同一個中小學範圍內,這樣Sophia小學就不必動,後年讀初中也可以就近讀那所比較好的。… 簡單講就是維持我家現有的學校分配不動,你家則可以劃到跟我家同個學區。」

這對我來講當然是一大利多。小鬱老師家所屬的小學是城裡首屈一指的公立學校,雖然不像南灣(註二)那些名校,但也有八百多分(註三)算是相當不錯了;我家目前的小學相對來講就比較普通。雖然我還沒小孩,但是學區可是直接影響房價的呢。

「這種事情只憑民調決定?不需要經過投票嗎?」我很好奇。

「上次選舉的時候已經投過了,那時你還沒搬來。」她解釋說,「但是只決定要關校,具體關哪間學校由學區委員會決定。」「其實這類事情也未必都會經過選舉。每個城市的做法都不一樣。假如選民比較不關心,學區委員又強勢的話,公告後沒意見就這樣辦了。」

「但是你說這民調是上網填寫意見?」

「對啊。」

「可是我沒收到通知啊?」

「本來就沒有通知啊。假如你去開了會就會知道,或者你如果有小孩在唸書的話也許會知道。他們會公告,但你要主動去看。在這裡,了解公共事務並且爭取權益是你自己的責任。」

我真的很驚訝。假如按照在台灣的邏輯,這些事情應該都是政府要主動通知才對啊。如果按照這裡的辦法,早就被聚眾抗議了。

「這樣說來,假如不主動關心地方新聞並且參與這些活動的話… 」

「你家被劃到哪裡去可能你都還不曉得呢!」她幫我把話接完。

「民調幾時截止?」

「到月底,你還有兩個禮拜。不急。結果可能要再過兩周左右才會出來,可能還會再開公聽會。到時候我會再告訴你結果。」(待續)

註一 880號公路(Interstate Highway 880)是舊金山灣區東灣的縱貫高速公路,屬於聯邦洲際公路系統。我居住的城市被880公路貫穿分成東西兩部分。

註二 南灣指舊金山灣南邊的城市,包含在一般所謂的「矽谷」(Silicon Valley) 高科技產業重鎮範圍內,主要幾個城市的居民多是高學歷、高收入的科技新貴,當地的房價高,學校升學競爭也激烈。

註三 指API (Academic Performance Index,學業表現指標) 積分。API是加州教育局評鑑公立學校的一種綜合評比,自1999年起實施,跟學生的學業成績表現與學校教學資源都有關。API指標分成兩部分,一個是積分 (Numeric Index) ,最低為二百多分,最高可達到一千分,州政府所訂的API表現目標值為800分,而文中所述的一些好區的名校通常都在九百分上下;另一個是排行 (Ranking),還將其他因素如家長平均教育水準、學生成就動機等列入考量,排行記分為一到十,十分表示該校的綜合排行為全州的前10%,九分為前20% ,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