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昨晚太晚睡(一點多吧),或許是時差作祟,更或許是跟老爸同睡一床不習慣(近年來老爸日益消瘦我則異常壯大,翻個身都怕吵到他),清早起來其實精神並不是很好。四點多就起來洗澡梳洗完畢,然後半睡不睡地熬到六點多。
老爸曰:「二叔不上班比較晚起,待會兒他若沒起來我們自己去吃早點。」不過奶奶倒是起得早,一開房門就看見她為我們泡好的牛奶-我的還加了咖啡調味。才喝了牛奶不久,奶奶又端上了熱茶-往後幾天她老人家天天如此,大清早就送上累積幾十年的愛心。
看到一根根突出像天線的曬衣桿了吧?
|
正喝著熱茶呢,二叔已經衣著整齊地要帶我們去吃早點。奶奶行動不便留在家中,我則背了隨身的包包(護照相機PDA什麼的都在裡面,往後幾天也都與我形影不離)跟著他們邊走邊瞧。清晨的上海老巷弄十分熱鬧:狹小曲折的巷道中,許多老人家出來呼吸不太清潔的早晨空氣(我不知道上海的污染源從何而來,但是這幾天中我從來沒有看到真正的藍天);主婦們有弄早飯的、有倒夜壺的、有洗衣服的-只要是住宅區,抬頭就可望見衛星天線般的曬衣桿與萬國旗般的內外衣褲;像是二叔家這樣的老區,走路時更得留意從天而降的滴水。
到了街上則是另一番景象。學生們穿著制服(多半圍著紅領巾)走向學校或車站;路旁小吃攤早點店也熙來攘往地有著為自己充電的人群。至於道路上則是喇叭與吆喝齊鳴、行人與車輛鬥爭,大家互不相讓。雖然上海市區銳意建設,許多硬體設施規劃完善,但是民眾的公德觀念尚未建立。行路優先權是腳踏車大於行人,汽車大於機踏車,大車又優於小車-跟先進國家以人為尊的概念完全相反。
此外,吸煙人口的普遍也是上海一大特色,無論居家或是公共場合,處處香煙繚繞;成人也以敬煙為禮,除了地鐵之外,不管是什麼標示禁煙的場所,多少都有癮君子享樂其中。不過有趣的是:幾位叔叔和堂哥(以及鄉下的親戚)都是癮君子,連帶地近年來在台灣已經不太抽煙的老爸也得入境隨俗與他們以煙論交,但是家族中的女眷似乎都不抽煙-這是巧合使然,還是男尊女卑觀念在此仍盛行?(一說上海人都是太太當家,但我感覺三位叔叔家中,應該還是男人權力較大些吧?)
跟著二叔到了連鎖餐廳「豪享來」。半自助式的餐飲店可以點菜,也可以去櫃檯拿些鳳爪、燻魚、燒賣什麼的。二叔鼓吹我拿了四五樣菜回座,餐廳小妹添了茶,我就開始享用我在上海的第一餐。二叔說這家現代化的餐飲店是廿四小時營業的連鎖店,我看這整個店的感覺倒是很有台灣現代餐飲店的味道-只是大家一樣在此吸煙。三人吃得飽飽地還有剩菜,二叔買單共計43元-五塊美金而已。二叔問我這價錢如何,我告訴他:在美國,五塊美金大概只能吃其中一道菜…
回家稍作休息,老爸決定帶我去逛南京路。上海南京路購物商圈遠近馳名,附近的外灘更是必看之地。於是我們帶了隨身物品(老爸也有隨身小包,除了護照台胞證外,各類長期服用藥物也一應俱全)出發,乘公交車前往上海市區。
公交車顧名思義是公共交通車輛,也就是台灣的公共汽車、美國香港的巴士。聽說原本公交車都沒冷氣,且是多人服務-開車的、賣票的、吹哨的…反正人多嘛。但是這兩年上海建設突飛猛進,現在有空調的公交車愈來愈多,無人售票也成了趨勢。目前有空調的公交車票價為二元,沒有空調的則有一塊和一塊五兩種-差別在哪裡沒人說得上來,但是車子擋風玻璃上都貼有明顯標示,不會弄錯。乘客可以選擇上車投幣或是使用感應儲值卡-類似台北的「悠遊卡」和香港的「八達通」,但更進步的是,大部分上海市的計程車也可使用此卡-若有人售票的話還可找錢,相當方便。
一人服務空調車和有人售票車可謂兩種風情。空調車除了冷氣之外,每站起步時和快到站時都會有自動語音站名播報(這點無空調車也有),同時還有一些提醒,像是注意安全、讓座等等。此外,大多數空調車還裝有液晶電視,前面司機座位後方和後門旁各有一台,播放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台的節目。因此乘客在車上多半都靜靜地收看或聆聽電視新聞或是其他節目,倒也是不錯的服務。
至於傳統的有人售票車則有不同趣味。許多乘客一上了有人售票車之後就往後面擠(前門上後門下),找售票員買票;售票員則會在開車後,慢條斯理地以目光巡視剛剛上車乘客的情況,然後拿著票往乘客中間擠,口裡一面說著「買票啦,買票啦」,一邊主動找那些方才上車,但是可能沒有票的乘客。若是在前門向司機買票或有月票*的乘客,此時會出示車票給售票員看;假如是刷儲值卡的,售票員則會把卡收去再刷一遍然後奉還-反正如果剛剛才在同一班車刷過的話也不會重複扣錢。至於沒票的乘客則可以在此時補購票-這種售票員主動找上門賣票的服務是理所當然的,乘客不會心虛,售票員也不會給你臉色看。
由於上海公交車站與站的距離較台灣長,因此這些動作都可以在到下一站之前順利完成。平心而論,上海的公交車是相當便利的交通工具,只是聽親友們說公交車上扒手非常猖獗,尖峰時段擠車千萬要小心…
*堂弟中中於7/16來函,指出現在已經沒有月票發售。
上一篇:楔子
下一篇:初遊(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