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0.
楔子
1.
初遊 1 / 2 / 3 / 4
2.
蓓蓓 1 / 2 / 3
3.
中中
4.
古鎮 1 / 2 / 3
5.
縱走
6.
三叔
7.
歸鄉 1 / 2 / 3
8.
巧巧
9.
西湖 1 / 2
10.
訪友
11.
獨行
12.
憶往 1 / 2
13.
告別
14.
後記


 (一) 
5.26.2004

明天就要回美國了。今天沒打算安排太多行程,想把自己的思緒做一個總整理,順便陪老爸出去走走-除了第一次逛南京路之外,往後在上海期間我都沒跟老爸出遊。

兩人用完餐後,散步去二叔家附近公平路底搭泰公線渡船,到黃浦江對岸的陸家嘴金融區。在我強力推薦之下,幫老爸買好了東方明珠觀景台外加上海都市歷史陳列館的門票,向老爸說明了路線之後,老爸就進東方明珠參觀,我則搭地鐵去人民廣場。(我知道啦,這哪算得上陪老爸出遊?)

人民廣場站「新世界」商場出口處,看到一件有趣的事。一位中年婦人擺了個小地攤,一旁堆了些小絨毛球狀,上面用毛線作成手腳,黏上眼睛的小小玩偶,以及一個牌子「小貓跳舞」。婦人一面著力地推銷,一面煞有介事地下口令,叫眼前地上兩隻手舞足蹈的絨球「小貓」跳舞、跪下、打招呼…牌子上則吹噓這小貓跳舞既非電池亦非遙控,多麼神奇之類的。

圍觀民眾約莫三五個,我則好奇站在外圍。此時一個中年男子掏錢買了兩隻,然後走到旁邊繼續看。由於塑膠袋裝的「小貓」裡附有一小小張說明書,我原本想過去搭訕,建議他當場拆開看看有何玄機;然而此人買了這樣神奇的寶貝後似乎並不興奮,只是拿在手上,這就引起了我的懷疑。拿出記者精神反覆端詳,果然發現他左邊褲袋鼓鼓的,仔細一瞧,可不都是塞著「跳舞小貓」嗎?

至此我肯定是個騙局-男子和那婦人是一掛的,看人氣漸旺就帶頭購買以掀起買氣。接下來我就想拆穿小貓跳舞的西洋鏡-當然為了自身安全我沒打算當場揭發,只是弄清楚其中機關-話說那擺攤婦人站著指揮小貓兼攬客,在她右手邊卻有個年輕人坐在個箱子上,用份報紙遮住雙手。一般路人不仔細觀察會覺得他在看報紙,但他看報紙的地點與姿勢未免也太不尋常了。仔細看此人幾秒鐘我就敢肯定,他就是那控制「小貓」的人-要不然他報紙下的手為什麼跟著小貓的動作節奏也動來動去呢?我想那絨毛小貓應該是橫向拉了兩條縫衣線或釣魚線,一頭固定在放貨品的箱子上,另一頭則在那年輕人手裡。婦人講得活靈活現,他只要照著搖晃轉動,「小貓」也就活過來了。只是線太細,站著的人看不見而已。

我想通後沒多久,一對年輕人就買了兩隻。我站在他們身後,隱約看到他們忙不迭拆開包裝,拿出影印的簡陋說明書,上面畫的圖應該就是如此;而他們也只能嘀咕上當,然後拿著「跳舞小貓」離去…

眼見「新世界」附近商場沒啥看頭,回身進地鐵站,再次光顧黃陂南路淮海中路一帶的新商圈,到太平洋百貨二樓餐廳叫了杯冰沙,然後整理最後一批洗好的照片。(附帶一提:為了怕進出海關安檢X光損害底片,我這次的相片除了最後一天照的來不及以外,都是在當地的沖印店洗好帶回,如此也比較方便及時整理;但是回美之後一比較,兩地的沖印品質還是有明顯差異,但是價錢卻相差無幾。)

整理照片寫日誌也就是整理記憶。想起從一開始對上海的陌生、排斥,到現在的熟悉,心中竟也出現了不捨之感。除了對這個飛躍中的城市因逐漸熟悉而有所認同以外,親情的感動更是絕大因素。想到經歷大半生苦難的奶奶、姑姑、叔叔等長輩,以及生長在快速變化中的堂兄弟妹等下一代,他們孤身(個個都是獨生子女)面臨的生活壓力與挑戰,以及大環境限制下的諸多無奈,內心也只能嘆息。十天的親情轉眼即逝,我又要回到大洋彼岸,完全不同的世界。這段積累數十年換來的幾天緣分,日後要如何維繫下去?…


上一篇:獨行
下一篇:憶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