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抵達上海的第三天。老爸說堂妹要來帶我出去逛逛,要我想想打算去哪裡,順便可以去買些紀念品-自己要買的以外,也要替奶奶以她的名義買些東西,送給老哥老弟-須知在上海購物,殺價不狠是不行的;我這種沒臉皮的人若沒有地陪相伴肯定被宰。
跟老爸外出吃了早餐(附近一家小吃館,小籠包三元一籠,油豆腐細粉一碗兩塊!)後返家稍事休息,九點不到,我就已經整裝待發。邊看小說邊等人-休假沒有時間壓力就是有這好處。反倒是老爸似乎比我還急,頻頻看時間。二叔那兒接了電話:「蓓蓓路上塞車,要晚一點到。」「沒關係沒關係,慢慢來。」聽說堂妹今天輪休,大老遠跑來接待,自然不能太龜毛...不過已十點多了耶,她到底住在哪裡呀...
將近十一點門鈴響起,外面一陣上海話寒喧聲隨之傳來。我稍稍整理一下服裝儀容之後,出來跟這位從未見過面,小我十三歲的堂妹蓓蓓打招呼...眼前看見這位長髮微捲,身材修長(足一米七三)裝扮入時但不濃豔的小姐,就是我今天的導遊,家族同輩中最小的小堂妹?待會兒去哪好呢?她應該會說普通話吧...
乾乾地打了招呼,呆呆地禮貌一陣(還不就是不好意思麻煩妳,沒什麼害你久等一類的)之後,我拿出了地圖,跟她研究起觀光行程來。在地人的她先前就聽說我喜歡看些史蹟、文物景點等等,對購物血拼沒有太多的興趣;我則問了些公園、大學等地方,她一一就地理位置給我簡單答覆。眼看時間有限行程卻尚未敲定,我們決定且戰且走,先以上頭交付的購物任務為重。於是告別老爸二叔和奶奶,展開了上海市區半日漫遊。
要出去玩大半天咧,不熟絡點怎麼成?反正是親戚又不是泡美眉...堂哥決定以長者風範打開話匣並增進了解,於是拿出了二流小說裡的三流對白:「蓓蓓妳的名字怎麼寫?」
其實我這樣問是有原因的。三個叔叔的孩子都有小名,都是疊字;而堂哥和堂弟的小名都不是本名裡的字。在得知了她的本名(就是蓓蓓)之後,我們邊往車站走,邊討論今日的行程。由於實在不曉得要買什麼,蓓蓓按照二叔的建議,帶我到了以往專門接待外賓,當年憑護照方能進入的「友誼商店」。
現在上海已是物資豐沛的國際化都會,友誼商店也失去了以往「國家櫥窗」的光芒,一般百姓也可自由出入。不過按照他們的說法,友誼商店的貨品在質量上還是比一般商店來得有水平有保障。只不過我們惠顧的這家友誼商店似乎正處於搬遷或倒店大平賣的階段,東西亂亂的,場子有些也空空的。
蓓蓓也是首次光顧友誼商店,因此對於能買到啥玩意,她並沒有比我清楚多少。看了一些女裝和皮件之後,我倆心有戚戚焉-「這些東西美國應該都買得到吧!」其他中國風味的土產藝品,一來中國城同樣也買得到,再者像是陶瓷什麼的也不便攜帶。因此我們與友誼商店的友誼,就在約莫五分鐘後畫上了休止符。
時間接近正午,蓓蓓建議先用午餐。在稍稍交換過口味方面的意見後,小姑娘領我到了外灘一家裝璜新穎的貴州風味菜館「干香居」。雖說昨天也曾和老爸在知名的豫園城隍廟那兒,柯林頓夫婦光顧過的「綠波廊」用餐,但覺得兩者的風格確有不同。干香居看得出來是比較時尚的餐館,綠波廊則是走精緻路線的觀光餐廳。
蓓蓓挑了個靠窗的桌子落了座。居高臨下看著窗外的來往人車,再於灰色的陰霾中眺望對岸的「東方明珠」,內心裡對上海這個變化萬千的大都會,又憑添了一些遐想...再回首一看菜單,哇咧怎麼這麼貴...
其實,上海都會區的消費不低人盡皆知;這裡小炒一盤廿元上下,主菜四五十元也算是時尚餐廳裡的一般價位,然而這兩天悠游於三塊一籠的小包和二元一碗油豆腐細粉中的我,實在無法立即把心情調整過來。身為來自USA的堂哥,儘管在新大陸也是辛苦討生活,總不能欺負「水深火熱之中」的小姑娘吧?...
「先講好這頓飯我請。」一向不愛搶帳單這套風俗的我企圖把話說清楚。
「那怎麼行?你是客人當然是我請囉...」(其實她怎麼說的我已經記不清楚了,但是大意就是我說不過她啦。)
「妳請我就不好意思點菜了喔...」笨嘴一張還在最後掙扎。
「沒關係我點。」說著蓓蓓就招了服務生過來,俐落地邊問邊點菜(她還是有客氣地問我的意見啦)。看來老夫此生註定拿女孩子沒輒...
上一篇:初遊(4)
下一篇:蓓蓓(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