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0.
楔子
1.
初遊 1 / 2 / 3 / 4
2.
蓓蓓 1 / 2 / 3
3.
中中
4.
古鎮 1 / 2 / 3
5.
縱走
6.
三叔
7.
歸鄉 1 / 2 / 3
8.
巧巧
9.
西湖 1 / 2
10.
訪友
11.
獨行
12.
憶往 1 / 2
13.
告別
14.
後記


 (三) 
5.23.2004

距離停車場約莫廿、卅公尺處,就有一個高大的石碑,上書「藏龍百瀑」四字;再往裡走沒多久,就是售票入口處了。眾人一陣客氣之際,三叔跑去替所有在場的人(大叔在車上沒過來)買了門票。稍微端詳一下環境與設施之後,我把我的推論告訴蓓蓓-「臥虎藏龍」肯定不是在這裡拍攝的。

「為什麼呢?」「妳想,如果是在這裡拍的,他們怕不大張旗鼓到處宣傳嗎?從外面的石碑到這裡入口處的說明,都沒提到『臥虎藏龍』,那一定不是在這裡拍的。也許這個『藏龍百瀑』是在『臥虎藏龍』出名之後才開發的景點,但是應該跟拍片沒有直接關聯。」事後他們有人去問,果然不出所料。

這個「藏龍百瀑」風景區基本上是一條沿著山溪拾級而上的步道,途中有一些大小瀑布景致,都命了名字編了典故-相傳當初此地如何如何,後來當地人怎樣怎樣,所以流傳至今如此如此之類。就我個人的觀察,應該是刻意設計以營造氣氛的成分居多;但是無所謂,這裡的景致憑良心講算相當清新,遊人也不是非常擁擠。只不過唯一的困難,就在於健行登高。

登山健行或許不是這麼難,但是若一路上九成以上都是走台階的話,就不是這麼輕鬆了。入口處就有標示提醒女士們切勿穿著高跟鞋;一旁也有平底軟鞋出租。除此之外,更有轎夫在一旁兜生意,勸我們僱轎子上山。

「兩百五十塊,把您一路抬上頂再抬下來,路上還附導遊解說…」原本身體狀況就不好,打算在入口旁茶棚喝茶等我們的老爸聽了似乎有點兒心動;然而一來搭這種簡陋的轎子爬陡坡,也需要不少體力維持平衡;再者我對這種拉客兜生意的原本印象也不好(聽家人與轎夫們的對答好像又說是250元只管單程,我更是對此沒信心了),在聽見一旁三叔自言自語(萬一抬到上面說累了或受傷了要加錢給是不給)之後,小聲勸老爸還是乖乖喝茶看風景;而老爸也欣然接受。


溪流與瀑布-藏龍百瀑的景緻

一夥人邊說笑邊前進,沒多久就氣喘吁吁-才剛到第一個景點呢!事實證明老爸的選擇是正確的…一路上我們幾乎逢休息處必停,而且一次停得比一次久-要不是價錢沒談攏,路上還差點買顆大西瓜解渴呢。其他遊客看來也好不到哪裡去,十個到有九個是汗流浹背、氣喘如牛;而每站都有轎夫攬生意,且價錢愈降愈低,證明這個藏龍百瀑的確不是好惹的。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問的人不少,但從頭到尾我們都沒看見任何人坐轎子,心下也對這些辛苦以勞力討生活,有營業牌照卻仍得降價兜生意的轎夫們寄予相當的同情…

約莫走了四分之三了吧?我們一夥人休息了好一陣子之後,對於攻頂與否有了歧見:堂哥要開車得保留體力;我原就走得面色青黃不接,加上先前在美國腳踝扭傷一直沒有完全好,早早就想打退堂鼓;三叔也走得有些意興闌珊,眼前有凌雲之志,想登高望遠探究竟者,其實好像只有蓓蓓一人而已。小小商議一陣後決定由阿娥帶領三嬸蓓蓓母女登頂,我的相機隨行紀錄,其餘各人先行下山。於是娘子軍帶著大夥的期盼開拔,大嬸和三叔、堂哥與我三位男子漢連袂下山納涼去也。

走了一陣子回到入口茶棚,老爸喝了兩杯茶,正在和掌櫃阿伯聊天呢。堂哥與我到一旁落了座,隨後看見阿伯那兒有賣炭烤竹筒飯,堂哥一時心癢買了一筒來嚐嚐鮮。這竹筒飯簡單講就是竹筒裡面塞油飯再用炭火去熱。顯然是生意欠佳加熱過久,竹子劈開之後只見深色乾硬的飯至少佔了百分之八十;雖然堂哥有和阿伯反映,但顯然對方並沒有感到任何不妥,我們也只好把能吃的部分吃吃,邊聊天邊等娘子軍歸來。

三叔不時拿起手機-約莫是跟寶貝女兒通話傳簡訊問狀況吧?說實在話,雖然是已經開發的風景區,但是東等西等等不到人還是會讓人有點兒擔心。大概過了四十分鐘左右,女士們終於「載譽返國」。


茶座聊天語錄--
「牙套借我看看...」「No Way!」

「其實沒有很遠,你們下山之後我們走大概十幾分鐘就到了。」蓓蓓說。再爬十幾分鐘樓梯叫做「沒有很遠?」心裡直呼好險沒有一時逞強跟著去,又感嘆歲月不饒人…好歹我當年在金門幹排長時…「千金難買早知道,萬事莫提當年勇」…認了吧。

回到了表哥家,照樣用了豐盛的晚餐,然後到門口納涼。拿出了隨身的Pocket PC簡單地記錄了行程日誌,就被親友們的好奇打斷了;收起了高科技產品,又和堂哥堂妹聊起了電腦、手機等話題。

手機在今日的上海可以說是極為平凡的配備,堂哥堂妹他們的機型新穎就不說了,收訊狀況也極佳-那天跟蓓蓓逛街看她在地鐵收發無礙,今天又在山頂跟三叔互通就是明證;蓓蓓在藥局工作時,手機上的收音機隨身聽更是最佳良伴。然而講到電腦,似乎卻還沒有真正進入普羅大眾的生活中。

「妳平常用不用電腦?」我問堂妹。「以前讀書時候會用,一些基本的文書軟件會操作啦。」蓓蓓答道。我心裡想:廿出頭的大都會人,總該會上網吧?相詢之下蓓蓓答道:「平常在醫院工作都沒機會用所以很少用。」也對啦,醫院的藥局都是內部網路,加上這種值班性質的工作的確很難有機會上網路去晃。身為堂哥,又是學多媒體教學的,總要稍稍對小堂妹的未來提供一些建議才是…因此我就小小地建議她,有機會還是應該加強一下電腦的知識,畢竟現在已經是電腦時代了…

然而說歸說我心裡也明白,以她的工作與家庭狀況,基本上是沒有可能像我們在美國或台灣的中產階級家庭一樣,有足夠的金錢投資在電腦軟硬體,以及足夠的時間體力精神去摸索學習-經濟許可與否先別提,要是我像她一樣每天花三四個鐘頭在通勤上,每週兩早班兩晚班外加一次通宵大夜班,老早就嗚呼哀哉,英年早逝了,學什麼電腦呢!



上一篇:歸鄉(2)
下一篇:巧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