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0.
楔子
1.
初遊 1 / 2 / 3 / 4
2.
蓓蓓 1 / 2 / 3
3.
中中
4.
古鎮 1 / 2 / 3
5.
縱走
6.
三叔
7.
歸鄉 1 / 2 / 3
8.
巧巧
9.
西湖 1 / 2
10.
訪友
11.
獨行
12.
憶往 1 / 2
13.
告別
14.
後記


 (三)
5.21.2004


街上的老外觀光客與電瓶車(左上)

一串串電瓶車開進了同里街道。觀光區域入口前那條不太寬的街道兩旁是一些餐廳、紀念品、雜貨之類的店家,看來似乎是規劃過的,有統一的旗幟;除了當地百姓的機車腳踏車以及旅客搭乘的電動車外,也有許多觀光客,尤其是外國觀光客選擇搭乘每公里兩元的人力車。黃包車雖然古色古香,但由於先前我在網路上看到不少關於景點人力車敲詐的抱怨,因此我倒也不覺得可惜。

電瓶車在一家餐廳前停下,導遊宣佈大家可以在此用餐,半小時之後在餐廳門口集合。幾乎所有的遊客都進去了,只剩我一人還在門外-一來我個性龜毛不是很喜歡這種導遊推薦的消費場合,二來也是一個人點菜吃飯實在不容易。心想剛才進鎮之前也曾看到一兩家小吃店,就去簡單打打牙祭算了。誰知道東走西走看起來像樣的店幾乎沒有-不是一看就是做觀光客生意卻沒有觀光客的,就是一看就是做當地人生意沒菜單沒價目又相當給他簡陋的,因此又逛回原來的餐廳,想隨便點幾道風味菜,吃不完也罷了。然而進了餐館東張西望一陣似乎也沒人理我,其他同行遊客以及導遊司機等等都已經吃將起來,因此就訕訕地退出店外,找了對面一家麵包店,買了兩個類似台灣雞蛋糕(但是大一些)的西點外加一杯珍珠奶茶,一共三元給他搞定,倒也蠻開心的。

集合後大家往入口進軍。入口有穿制服的人在查門票,但似乎不是人人都被查。只見入口一旁有字樣提醒觀光人士「自覺購票」,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此鎮原本也有居民要進出,這個入口也沒有閘門什麼的,全靠管理人員憑眼力直覺找出該買票的人。進了觀光鎮區首先就過了道小橋,橋下就是蜿蜒穿過整個同里的小河道,而同里就像周莊,或者說是義大利的威尼斯一樣,是個水、陸、船共築而成的生活空間。

同里鎮的勝景除了橋之外,就是古色古香的老街,以及幾個著名的明清時代莊園;其中的「退思園」更是觀光必到之處,不但被中共當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是中國唯一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園林-名氣遠在退思園之上的蘇州眾莊園都沒上榜,我猜大約是因為蘇州園林成名過早,商業化或改建程度太濃,失去原汁原味了吧(我沒去過蘇州,純屬猜測)。

中國幾個跟大家族有關的電視片像是「紅樓夢」、「家」、「春」、「秋」(後三者為巴金描寫一個清末民初大家族衰退的小說三部曲)等,也都是在此取景拍攝的;至於上海近郊(乃至於國內其他地區好像也有)按照紅樓夢情節建造的「大觀園」觀光園林何以未被影視製作單位青睞,我們就自行想像吧…


退思園內一景

我對於古建築以及園林設計等實在沒有研究,所以退思園以及其他幾個莊園如「崇本堂」、「嘉蔭堂」等,除了「古色古香」以外,我能著墨的實在不多(看不懂嘛);而套票中包含的一家「耕樂堂」後來我也實在沒力氣去找去看了-反正看不出名堂來。不過退思園的典故我倒還記得一點點,就是一位光緒年間被革職返鄉的官員取「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建了「退思園」這座宅子,意在「補過」;而屋內許多陳設如鏡子等等的佈局安排,據說也都有反省、盡忠之意。聽說後來有人在附近也造了座「進思園」,我想純粹就是觀光噱頭了-反正我的套票也沒包括,不關我事。

離了退思園之後,一面在河畔老街閒逛,一面對著套票上還沒打洞(參觀哪個景點,該景點門口收票園就在哪個名稱上打洞)的景點找書找路標,把其他幾個景點大致走馬觀花了一番…。除了園林之外,既然來到水鄉,不搭搭船怎麼成?於是邊閒逛邊找售票處。到了售票處一問,乘船遊河一人六十元,一趟大約四十分鐘;看看錶時間尚早,於是開始打算乘船的事。

坐船就坐船嘛,有什麼好打算呢?我在稍早的觀察發現,這裡所有的賣票設施都是公營的;而這裡的旅客並沒有其他熱門景點那麼地川流不息,旅行團有的話也是一陣一陣的。因此我綜合以上兩點,採取了以下行動-

在我詢問票價的稍早,一位導遊才為他的團員買了卅多張票。我冷眼旁觀他們上了幾條船,船夫把船撐走了,上船處沒有遊客之後,才跑去買船票。由於是公家經營的,每艘小船坐滿人了不起也只有十個八個,不是什麼大輪船會有時刻表,因此我就拿了票,一個人到上船處去。一開始收票的還問我團員在哪裡,以為我是導遊或是其他團的團員;在得知我也是買票的自助遊乘客之後,就安排了一條船來載我-若是私人觀光船一定會等,湊到一定人數才出船;這也是為什麼我強調「公營」的原因-於是我就成為當時同里鎮上所有遊船中,唯一的一人包船VIP-其實我也是買一樣的票。不過那撐船的嬤嬤倒成為其他船夫稱羨的對象,大約她們也是領死薪水的,船上人愈少愈輕鬆吧。

天氣漸漸地陰暗,然而在小船中搖曳仍然十分宜人。除了其他船的觀光客以外,我邊看著岸邊的景致,一邊想像著在這廿一世紀的今天,鎮上百姓絕大多數仍然住在這些古老陰暗的老房子裡,靠著在公營觀光景點任職賺取微薄薪資-每個景點都有大量穿著仿古小襖的管理人員,賣票的、收票的、販賣部的、廁所收錢的,還有散佈於景點各角落,不知道在幹什麼的。國外許多古蹟或博物館也有不少職員在館內各處巡視以免古蹟文物被破壞;但是這裡乃至於上海其他許多古蹟景點的職員,卻真正讓我感到她們是本地政府安排輔導就業討生活的-青壯年男丁或許都已經進城工作;而從她們的神色、言談舉止來看,感覺上她們的確也不很專業…或許這也是十多億人口,人人要吃飯的中國的無奈吧?



轉念間看見不遠的橋下,「魚鷹表演」的船開始演出了。稍早我在岸上散步就看見有艘船泊在岸邊,上面栓了些像是大烏鴉的鳥,還插了面旗幟寫著「魚鷹捕魚表演」;岸邊則有個人在躺椅上納涼,跟其他船夫聊天-不知他是有演出時刻表的,還是有人給錢就演出的…反正這會兒他在船上忙著把一些假魚丟下水,然後那些原本立在船舷上,腳上綁著棉繩的魚鷹就紛紛飛起,然後衝下水去「捕魚」。這些魚鷹大約是類似雁鴨一類的水鳥,可以在水面游泳-有一隻沒綁繩的就叼著塑膠獵物,一路游過我的船邊。不曉得以前的同里人是否真用牠們來捕魚?…

下了船回到集合地點,時間差不多了,天也下起雨來。拿出隨身攜帶的小折傘,跑去買了一隻同里著名的蹄膀(一大隻廿元用真空包好)打算帶回家,然後就是搭電瓶車去轉搭巴士。有趣的是,去程對號的巴士回程雖然也對號,但是卻出現了重號現象-隔壁排兩位小姐跟一對男女為了誰該坐而請出了司機,而雙方都是有電腦打印車次座號的車票的-結果座位問題解決了,但我身旁的空位也變成了一位女乘客。

車在濛濛雨中出了江蘇省返回上海市。到了八萬人體育場,大多數旅客都下了車;此時我想既然是在虹口足球場發的車,我應該可以坐到虹口,那兒離二叔家近得多;於是就隨著寥寥無幾的旅客集中到一號車往虹口足球場進發。誰知上海下班時間塞車情況嚴重,原本應該快捷的延安高架道成了大型停車場,我足足耗了一小時多才到虹口足球場,同時也見識到了足球場外的萬頭鑽動、盛況空前-王菲演唱會即將開場是也。鑒於老爸已經打了多通電話詢問我的所在(全家都在等我吃飯),我忙不迭地跳上計程車,趕回二叔家,吃二叔親自主理,最道地的上海佳餚…

上一篇:古鎮(2)
下一篇:縱走